第三十七章(第5/12頁)

臉色發白。

賢太妃的意思昭然若揭。

她悄悄看了眼太後。

只見太後的臉上神色並無變化,只是眼底深了一些,像是翻湧著風雲。

賢太妃這暗示……

正始帝淡淡地說道:“母後是在賢太妃那裏聽了些閑言碎語,便要來與我要個答案嗎?”

“那啟兒不如先與我說清楚,什麽才叫閑言碎語,而什麽又是真相?”太後之所以會站在這裏,並非是惱怒氣憤,也並不是激怒之下所做的反應。

她一是為了阻止皇帝的作為,二是審視從前的過往。

究竟有什麽是在他們曾經遺漏的?

太後並不惱怒,也並不生氣。

自古以來南風並非不存在。

就算現在朝野之上,也有幾個郡王,是以偏愛此道而聞名。這就像是有時候吃遍了山珍海味,也想嘗一嘗鄉野小菜,實在尋常不過。即便皇帝對此感興趣,太後也只會隨他去。

只是太後從來不曾想過,皇帝居然會對什麽感興趣。

並非說正始帝便是個無情無趣的人,他對待外人自然也有相應的種種情緒,只是這些情緒過於淺淡,而幾乎不存在,乃是先皇為了讓他能夠與旁人相處而一點點培養出來的反應。這讓皇帝知道,在面對不同的人時會有什麽樣的不同。

而正是因為這些反應多數是訓練出來,那由心而發的自然真心就難得可貴。

太後是好奇。

與此同時,她也有隱秘的擔憂。

正始帝必定不是近來才有這樣的感覺,不然不會被賢太妃抓住,可是如果太後半點都不知,那便說正始帝是在有意隱瞞。

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有什麽會比得上太後和皇帝更為親密的關系嗎?

如若沒有,皇帝的隱瞞,又是為了什麽?

正始帝給太後打傘,慢慢沿著宮道走,他鎮靜地說道:“賢太妃對他下手了。”

太後微蹙眉,“猜得出來。”

不然為何偏偏今日賢太妃要勾著金太嬪去她那裏說話?

其實便也是賢太妃拿不準皇帝會不會回來後突然發瘋,真的要直入後宮將她殺了。

她去尋太後,也不過是為了將這件事拿住。

為了皇帝的聲譽,太後必定不允許此事發生。

因著賢太妃的身份特殊,就算是在這後宮裏也未必能夠封鎖得住消息,屆時要是傳出去皇帝弑殺庶母,定然會是大禍。

正始帝神色淡淡,“既如此,母後也要攔我?”

“小不忍,則亂大謀。你心中自有計劃,又何必毀在一朝一夕?”太後安撫地說道,“而且賢太妃最看重的,卻不是自己那條命。”

正始帝幽冷地說道:“也不完全是她的皇子。”

太後輕笑道:“既然知道,你現在殺了她又能如何?對她反倒是好事。”她的笑意淡了些。先帝的妃嬪中,賢太妃是完全為了永寧帝才會入宮。

也正是為此,從前先帝對她多少是有些愧疚在,若是送她早早下去,反倒對她是一種解脫。

正始帝嘆息了一聲,“母後來勸我,不也是順了她的意思嗎?”

太後低低笑著,“她期待能看到什麽,你又不是不知道……希望親眼在眼前破滅,豈不是更好?”她的聲音透著深沉的怨毒。

正始帝險些在長樂宮出事的消息,太後到底是知道了。

正始帝牽著太後的手走到宮殿前。

看著母後回頭看他,淡淡說道:“不能談他?”

帝王聞言,難得躊躇了片刻,“不能談。”

他露出個略顯古怪的笑容。

“那是孩兒的。”

翌日下值,莫驚春被張千釗和袁鶴鳴堵住。

莫驚春原本著急回家,結果先被他們攔住,也是無法,只能被他們帶到酒肆,無奈地說道:“昨兒不是有人與你們傳話,說我突然有事?怎麽這麽著急。”

衛壹已經處理好首尾。

張千釗看著他的臉色,輕聲說道:“袁鶴鳴有些朋友……”

他的話還未說完,莫驚春就猜出來是什麽意思。

他都忘了袁鶴鳴那些三教九流的朋友,如果是他們的話,確實是有異於常人的消息渠道。

他苦笑著說道:“不必擔心,只是一場陰差陽錯。”

昨夜的事情,從陛下的態度中莫驚春覺察出幾分端倪,或許這裏面有的是與皇家陰私有關。

聽完發生的烏龍,張千釗且先不說,袁鶴鳴卻皺著眉頭,“徐鳴這人,我曾經聽說過,確實是京郊鄉野裏聞名的遊俠。雖然為人粗爽了些,卻難得是個不錯的人。”

莫驚春:“所以這是誤會,卻也是故意從中作梗。”

張千釗忍不住搖頭:“可是這毫無苗頭,與徐鳴說話的徐和也是他們同姓,若非這般,徐鳴也未必會相信。那一切的根源就在徐和身上,可你認識這個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