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第3/4頁)

聽了丁靈說的,老板不禁感慨:“沒想到還有這麽多人記著我這個小店啊。”

他這小店,十多年沒改過位置,一開始其實還不是店,就是個小推車,在學校門口賣,因為用料實在,食材也新鮮,不少學生家長給他捧場。

攢夠了錢,他才在這開的店,靠著這間卷饃小店,他供出了自己的三個孩子,還資助了幾名山區貧困生。

“其實也有人建議過我,花錢請人做做推廣,或者重新裝修一下,搞點噱頭,布置成網紅店。”

老板說:“但那樣成本就上去了,我不想讓顧客為那種無意義的噱頭買單,就想實實在在地買東西,讓顧客吃得踏實,吃得安心。”

像這樣憑良心做生意的店家,還有很多。

第二日一早,拍攝完卷饃之後,他們又去到一家專賣格拉條的小店。

其實也能理解成拌面,因為在阜市的方言裏,攪拌就是“咯啦”,所以才有格拉條這個聽起來有點奇怪的名字。

店裏有一個壓面條的機器,機器直接架在大鍋上,老板娘拿著菜刀在邊上守著,壓出來一部分後,就拿刀切斷,讓面直接落進鍋裏。

煮熟後再過一遍水,瀝幹水分,放上豆芽和黃瓜絲,淋上一勺芝麻醬,用力攪拌開,就可以開吃了。

老板娘直接給丁靈拌了一碗,吃著是鹹辣口的,面條特別筋道,比平時常吃的手擀面要更有嚼勁。

令人驚訝的是,這樣一大碗好吃的格拉條,竟然只要六塊錢。

丁靈他們在這家店停留了一天,詳細拍攝了從和面到配制醬料的每一個步驟。

之後又在阜市停留了兩日,除了一開始計劃好要拍攝的美食,又臨時新添了幾個,都是從當地人口中打聽到的。

有鮮香滑嫩的粉雞,還有鹹麻糊、淡麻糊,和並沒有魚的面魚茶。

丁靈將這些美食,剪輯了一個一分鐘的短視頻,作為花絮上傳到D站和V博。

很快便有粉絲詢問。

【鈴鐺這是去哪裏了?】

【視頻裏的食物看著都好美味啊,不過有好幾種我都不認得,這是哪裏的美食?】

【今天的視頻怎麽這麽短,鈴鐺什麽時候可以來一條二十分鐘的長視頻啊!我想看著下飯,一分鐘真的不夠看啊!】

下面也有不少粉絲猜出了丁靈的行程。

【鈴鐺是不是在徽省?我記得鈴鐺上周發過好幾個調查問卷,問的好像都是徽省那邊的特色,有沒有徽省的粉絲來回答一下呀?】

【來了來了,我填了那個問卷!鈴鐺現在應該是在阜市,視頻裏那家“老楊卷饃”我還在問卷裏推薦來著呢,沒想到鈴鐺真的去吃了,這也太驚喜了!】

【我也是阜市人,不過現在在海市工作,鈴鐺去吃的那家格拉條就在我姥姥家附近誒,小時候老去吃,沒想到那麽多年過去了價格還是那麽實惠。這要是在海市,價格翻五倍都不誇張。】

【所以鈴鐺現在是在錄什麽,剛剛那個短視頻是預告吧,應該還有正片?什麽時候可以上正片呀,孩子等得口水都流下來了……】

最後這條評論下面,跟了一串的求正片。

宋熙和說:“其實也可以單獨剪輯每家餐館的視頻,和紀錄片的內容不相同,主要剪輯你吃東西的部分。畢竟紀錄片裏每一部分截取的鏡頭很短暫,剩下的素材不用也有點可惜。”

但丁靈覺得,這樣的話內容有點重復,如果將每一家餐廳都單獨剪輯成片,提前展示出來,無形當中就降低了大家對紀錄片的期待感。倒不如在徽省的視頻全部拍攝完後,單獨將她吃東西的鏡頭都剪出來,拼到一起,作為紀錄片的花絮呈現。

只是這樣一來,最近上傳視頻的頻率,就大大減少了。

她沒有忘記,自己還有一群“嗷嗷待哺”的粉絲。

明天的行程已經確定,他們將前往位於阜市東南方向的另一座城市,在那品嘗一桌當地特色的豆腐宴。

丁靈:“要不明天開一場直播,帶大家一起品嘗豆腐宴吧?”

正好也可以借這個機會,和粉絲們預告一下紀錄片的事情。

第二日上午,他們便來到了位於郊外山腳下的一座度假山莊,豆腐宴就是這座山莊提供的,他們將在這裏住上兩晚,詳細拍攝制作豆腐、豆皮的流程。

“這裏環境真好。”丁靈跟著服務員從住宿的地方,走到餐廳。

一路上滿是綠植,呼吸間都是清新的味道。

頭一晚,丁靈已經預告過第二天十一點要開直播。

直播間一開,裏面就有近十萬觀眾,已經提前蹲守在裏面,等著觀看。

不用提醒,大家自覺匯報:

【機智的我,已經提前去食堂打好飯了,今天有孜然羊肉、番茄大蝦、韭菜炒豆芽和手撕包菜,我還打了一大碗米飯,現在就等著鈴鐺開吃,邊看邊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