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第2/4頁)

“沒事,您先忙,我們就在這拍一些素材,您不介意吧?”丁靈說。

“這有什麽好介意的,你們隨便拍就行。”

老板還是有些歉疚,多解釋了兩句:“你們事先打電話說了今天要來拍攝,我本來是讓我愛人過來一起幫忙的,結果正好趕上孫女生病,她要帶孩子去醫院,就沒跟來。”

“帶孩子看病是要緊事,我們這個拍攝沒關系的,您不用刻意準備什麽,像平時一樣就行。”丁靈猜,這位老板可能是第一次面對鏡頭拍攝,表現得有點不自然。

這家店賣的唯一一樣東西,就是卷饃。

宋熙和剛開始錄制,老板就顯得有些緊張,連給客人往卷饃裏夾菜時,動作都比之前僵硬了不少。

還有一回剛夾起鹵蛋,沒等放在饃上,就手一哆嗦,讓蛋又掉回了鹵湯裏,差點把湯汁濺到顧客身上。

丁靈讓他忽略鏡頭,和他隨口閑聊,“您這卷饃,一天能賣多少個?”

“多的時候兩三百個吧,要是學校放假,人少的時候,可能就只賣幾十個。”最近剛開學,顯然是屬於人多的時候。

光是這會兒,就有十幾個家長帶著孩子來買,有的一買就是兩三個。

還有高年級的學生自己過來買,買完以後,直接拿在手裏,邊吃邊往家走。

“爺爺,我要一個加把子肉的。”剛放學的小姑娘把零錢投進窗口旁的零錢筐。

“好嘞。”老板應了一聲,立馬開始制作起來。

先將四張春卷皮錯落著鋪開在案板上,之後掀開櫃台上那口持續加熱的大鹵鍋的蓋子,依次夾出豆芽、面筋、豆腐皮和把子肉,又往裏加了些香菜、豆角丁和擦成絲的黃瓜,將這滿滿當當的餡料用餅皮包裹住,卷成圓錐形,最後再用尖的那一頭,蘸一蘸鹵湯,染上漂亮的紅褐色。

“拿好了。”老板將做好的卷饃裝在小袋子裏,遞給學生。

又陸續做了幾個,他漸漸忘了還有攝像頭再拍,動作越來越麻利,不一會兒就將排在窗口前的幾位客人都招呼完了。

學校裏的學生也都走得差不多了,來買卷饃的人少了起來。

老板抽出空來,問丁靈一行人:“你們要吃夾什麽的,我給你們也做幾個嘗嘗吧?”

不一會兒,八個人手裏,就一人多了一只卷饃。

場務小祝手裏的,是個加辣版本,特意讓老板多加了從辣鹵汁裏撈出來的海帶和豆腐絲,最後卷饃的尖尖還在辣油裏蘸了一下,染上一片鮮亮的紅色。

丁靈手上這個,是加了鹵蛋和把子肉的,卷饃裏加的東西很實誠,這樣一個捧在手裏,沉甸甸的分量,普通胃口的成年人只要吃這麽一個,就能頂上一頓飯了。

饃的口感清爽絲滑,裏面加了蒜泥、辣椒油,還加了一點芝麻醬,味道鮮辣中帶著醇香。

再往下咬第二口,就能品嘗到更豐富的內容。

這饃裏加的食材著實不少,丁靈數了數自己這個卷饃裏的食材,統共竟有八樣之多。

由於卷饃包成了圓錐形,先從圓錐尖那頭咬起,越往下吃,就越覺得內容豐富,頗有一種“越吃越多”,怎麽也吃不完的感覺。

饃裏加的把子肉更是點睛之筆,肉是肥瘦相間的,肥的部分不算多,肥油早就燉了出去,吃著一點不覺得膩,瘦的部分也燉得很軟爛,絲毫不柴。

丁靈最喜歡的除了把子肉外,就是裏面加的面筋,據老板說這面筋也是他自己家做的,每天一早都要花大量時間準備食材。

丁靈:“那我們明天一早,可以來拍一下您準備食材的過程嗎?”

“可以啊。”老板答應之後,有些不解地問:“姑娘啊,你們怎麽想到來拍我這裏呢,美食街那邊那幾家卷饃,生意不是比我這更好?”

他又說了個火車站附近的卷饃店,“那家更火!我聽人說,那種叫什麽網紅,對,網紅店,你們怎麽沒拍那家呢?”

關於這點,丁靈還真是做過功課的。

在來之前,她就大致確定了,每個地方要拍哪幾樣食物,比如在阜市,卷饃她是一定要拍的。

在查阜市哪家卷饃最好吃時,一開始搜到的,也是老板剛才提到的那幾家,尤其是車站附近那一家,人氣特別高,店面也裝得漂亮,下面一串的好評,還有不少網紅特意去拍照打卡。

可丁靈總覺得,那店看著太不接地氣了點,營銷的噱頭大過食物本身。

她想尋找的不是網紅店,而是那種藏在人們記憶裏,可以勾起對這樣食物美好回憶的店鋪。

丁靈特意在粉絲內部做了個小調查,有很多阜市的粉絲,都提到了老城區校門口這家“老楊卷饃”,說小時候經常會去吃。

價格很實惠,用料也實在,放學餓了買上一個,頂飽又解饞。不少人現在已經離開了家鄉,在外面工作,還是經常會想起這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