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第2/2頁)

“竟有此事。”皇帝唇角微勾,不知是在笑還是嘲諷。

“是啊。只不過猞猁好像和人家鬧了不愉快,那家人消失了。否則,妾倒還真想見見是個什麽樣的女孩子呢。”

皇帝點頭表示贊許:“既是救命之恩,是該報答。”

蘇後正了容色:“不過說起來,他年紀也不小了。也是時候成家生子了。從前妾催他他總說不想還未成婚就有庶子,眼下他已及冠,又是大難不死,也是時候把他和阿姮的事定下來了。”

皇帝微感意外:“朕以為,皇後會反對衍兒和永安的事。”

“要說有氣,妾當然有氣。”皇後挽著丈夫的胳膊,嬌嗔說道,“差一點就害死了我們猞猁,猞猁卻要娶他薛家的女兒為正妃,焉能不氣?”

“只是妾也明白,阿姮到底是永安妹妹的血脈,畢竟當年,是我和陛下有愧於永安妹妹……”

憶起胞妹,皇帝目中亦是一片黯然,嘆息著說:“既如此,等衍兒回來,就讓他們兩個盡快完婚吧。”

“除正妃之外,還當有一側妃,皇後可有人選了?”

蘇後抿唇而笑:“舉賢避親,妾不能說。”

皇帝便明了她的意思,點點頭:“你娘家的十三娘確是個好孩子,就她吧。”

皇後大喜過望,起身行禮:“妾替望煙謝過陛下。”

她此來,本就是為娘家侄女討個側妃之位,順帶試探下皇帝得知了請求禪位一事後的反應。心願既了,她也未在觀中多做停留,不久後即告退。

皇帝看著麗人娉婷遠去的背影,忽生感慨:“皇後這心性真是十幾年也未變過。”

只想著自己的榮華富貴,最多,再想一想家族的前程,不會過多地把手伸到朝政上來,不像崔氏……

想起宜春殿裏的貴妃崔氏,皇帝深深皺眉。

今日之事,他原以為是皇後指使,但深入一想,這樣做除了激怒自己沒有任何用處,分明是崔氏或者老二老三那兩個蠢貨弄出來的,為的就是讓他厭惡太子。

太子監國多年,羽翼豐滿,近來又帶兵滅了高昌重設安西都護府,朝臣們都言他頗有當年太|祖之風。若非失蹤一事,他還真沒動過換掉嫡子的念頭。

而此事背後,多半還有定國公府的手筆。薛家的手未免也伸得太長了,他也是時候敲打敲打薛玚了。

*

四月廿四,宮中正式頒下旨意,詔定國公薛玚之女、永安縣主薛氏,族茂冠冕,慶成禮訓,貞順自然,言容有則。可冊為皇太子妃,正位儲闈,曰嬪守器,式昌萬葉。

定國公府裏,定國公薛玚並未因這道旨意而安心半分。他方得了兒子密信,知曉薛姮的身世或許有假,一時心情復雜,領旨叩謝皇恩。

長安宮中,嬴衍亦接到了賜婚旨意。

娶誰不是娶,薛姮也好蘇十三娘也好他都不在意,他只是有些震驚,震驚於父親對待定國公府無限寬容的態度。

差一點就害死了他,且多年來暗中扶持老二老三與他爭儲,父親竟寬容至此,他甫一返京,就要迫不及待地降下成婚旨意,以示未因前事而遷怒薛家。

為什麽?是因為要留著定國公府制衡他,還是只是因為當年殺害了元懿姑姑的第一任丈夫,以至她本人也抑郁而死,所以才對她的女兒及定國公府寬容至斯?

因私廢公到了這個地步,他是憤怒的。

但多年修煉出的城府使得他並未表現出任何不滿,領旨謝了恩,次日,車駕東發,於五月初五抵達了皇城洛陽。

皇帝命文武百官至定鼎門相迎,補上了西征高昌的凱旋禮。盛大的儀仗一直從定鼎門排到了內城的閶闔門。

太子將在止車門下車,步行入宮,最後,將由皇帝本人親自登端門以迎,引闊別已久的皇太子入紫微宮,天倫敘樂。

是日,時和氣清,惠風徐徐。止車門外,熱鬧的慶典隊伍已等候就位,皆為宗室公主與名門貴女,立在最前頭的即是未來的東宮二妃——定國公府的千金永安縣主薛姮,與京兆蘇氏第十三女蘇望煙。

作者有話說:

猞猁:哼,我要結婚了。

某作者:你這是重婚罪。

冊太子妃詔書系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