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贏得倉皇北顧(第2/3頁)

第五倫指著王常背影,對帳內諸人說道:“先是賈復死戰,再是王常赴難,劉秀之得人,不亞於予。”

他之所以想要招降王常,是因為經此一戰,漢軍主力泰半覆滅、被俘,足足有三四萬人,逃走的那一半,也將在西涼騎、三河騎追擊下損失慘重。

更別說,小耿已經摸到江陵以北,就等著攔截敗兵呢!

戰爭幾乎算得結束了,未來需要考慮的,是迅速橫掃江漢,進而取得淮南,這就需要一根“馬骨”,方便第五倫傳檄而定,減少損失。

但第五倫這邊沒幾個夠分量的漢軍降將,如今王常不肯降服,第五倫心裏估量了一番,大概只能利用那個獻出冥厄三關的“平越將軍”龐萌,還有前幾天投奔的老熟人,故更始政權諸侯李軼了……

但這倆,作為馬骨還不夠格,第五倫想到一個最合適的人選。

“李通,李次元。”

他傳詔道:“邳彤等將冀州兵,因沿途大雨失期,回去告訴他,不必到當陽來了,直接拐個彎,帶上李軼去隨縣。李通與吳將堅鐔在此負隅頑抗,李軼或可說降其兄,入秋前,予要見到李通……”

“或是李通的頭顱!”

大勝之後,魏軍現在是全線南壓,迫近江陵,勢要席卷荊北,而第五倫心裏最記掛的,自然還是劉秀,丹陽兵敗退後,賈復拼命護得劉秀突圍,倒也順利過了當陽河南遁,只是沿途騎兵追擊、小耿攔截,秀兒,能安然到達江邊嗎?

“陛下希望劉秀死麽?”朱弟曾私下如此問,第五倫一笑了之,其實他自己也不知道。

第五倫既希望劉秀就此喪命,讓天下紛爭早日劃上句號。

但又覺得,雖然“位面之子”終究還是被“穿越者”打敗,但他的故事,或許不該如此草草結束……

這種糾結一直持續到數日後,第五倫大軍推進至江陵、郢縣時,車騎大將軍耿弇回來報捷:配合西涼騎、並州騎、三河騎,小耿手下的幽州突騎,一共斬殺向南潰逃的漢軍萬余人,俘虜亦有近萬,最後只剩不到兩萬漢兵,逃到江陵各處州口,坐上了在此接應的鄧禹舟師船舶……

小耿一並送來的,還有個沉甸甸的木函,滲著暗紅色的血跡。

木函被一雙雙手傳遞,送到第五倫案前,而當這木函開啟,幾只蒼蠅飛出,一股難聞的氣味撲面而來,第五倫用袖子遮住鼻孔,湊近端詳首級,竟暗暗松了口氣……

不是劉秀,這人他不認識。

經過信使解釋,又令俘虜指認,才搞清楚這位嘴裏還含著顆檳榔的腦袋,究竟何許人也。

“此乃當陽河驅象兵者,揚武將軍馬成。”

……

六月底,第五倫乘勝南進之際,浩瀚的大江之上,有一人正佇立船尾,定定地望著越來越遠的江北,眼中再無戰場上的意氣風發。

劉秀從震天動地的炮聲後,就神情恍惚,甚至不太記得自己是怎麽逃離戰場的,只記得賈復捂著流血的肚腸,聲嘶力竭地讓他快走。

只記得原本被魏軍打得節節敗退的王常,卻忽然迸發出勇氣,纏住兩倍於己的敵人,讓劉秀在親衛護送下渡當陽河,馮異的右軍敗退,正好接應上撤退的皇帝。

而就在他們倉皇南撤時,多達兩萬的漢兵遭到敵騎追擊殺戮,再也望不到長江。

眼看江陵將近,鄧禹等及時在此接應,但魏將耿伯昭殺到,為了掩護劉秀,已經失去象兵的揚武將軍馬成,毅然回首力阻魏騎,生死不知……

等匆匆退入江陵,城中又爆發了動亂,江陵士人見漢敗魏勝,連夜繡五色旗反正,這導致數千漢兵坐困城內,只有萬把人逃到了舟船上,擺脫了被俘的危險。

當初劉秀傾國之力,帶著十萬人北上鏖戰,如今水陸相加,歸來者竟不過兩萬。

這讓劉秀悲痛欲絕,想到犧牲的將士,看著腳下川流不息的大江,後悔和悲憤湧上心頭,竟恨不得一頭栽到江水中!

但劉秀終於沒有踏出這一步,回過頭,他見到了一雙關切的眼睛,卻是上船後,與劉秀寸步不離的馮異,這也是最懂他的人。

“還望陛下珍重!”

眼淚從馮異臉頰上流過,劉秀也心如刀絞:“公孫啊,朕若和賈復一樣,戰死在當陽河,搏一個痛快,留在史書上的名聲,應當不會比項羽差罷?”

“望陛下振作!”

馮異的荊州北幾乎全軍覆沒,對愛兵的他來說,這打擊如喪兄弟兒子,但悲愴難以挽回敗局,在馮異看來,只要劉秀安好,他們便仍有希望。

劉秀卻搖頭:“當初項羽敗於垓下,到了烏江亭邊,亭長對他說,江東雖小,地方千裏,眾數十萬人,亦足王。”

“而項羽終究沒有過江,其中緣由,恐怕不止是‘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無顏見江東父老’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