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斷蛇

作為連接中原與荊楚的交通要道,隨縣不像襄陽那般受重視,因為此地本就是綠林山、桐柏山、大別山之間的丘陵地帶。因山為郡,巖石隘狹,道路交錯,據說縣中一共有九十九岡,易入而難出,軍隊過萬,在這裏便鋪展不開。

這種山窪窪,歷朝歷代都是官府統治的薄弱地帶,新朝時,綠林軍就在這一帶發展北上,更始皇帝劉玄犯事,也逃到此地藏匿,這才早早加入綠林,有了後來的機緣際會。

綠漢崩潰後,不論赤眉還是魏軍,都未能完全控制隨縣,豪強藏匿到九十九岡中,魏官號令不出縣城是常態。春天時,劉秀派人潛入南陽煽動舉事,他老家舂陵都沒激起水花,唯獨隨縣鬧出了大陣仗,昔日的綠林舊部、本地豪強紛紛響應,縣邑之外幾乎不為魏國所有。

岑彭分身乏術,陰識也鞭長莫及,隨縣的叛亂遲遲未能平定,在這種情形下,劉秀帶著不足一萬的軍隊輕松打回來,便不足為奇了。

時隔多年,炎炎漢旗第一次插回南陽境內,幾經戰亂後,這個偏僻的縣越發窮困。滿街都能看到乞食的人,漢軍下鄉搜糧,卻很難找到一點糧食,冒出青粟苗的田地因戰爭再度撂荒。

“百姓何辜啊。”

劉秀看在眼裏,這意味著,想守住隨縣,他就必須從江夏調米糧,才能滿足駐軍及本地豪強武裝所需。

相較於決定漢魏爭鋒先手的襄陽,隨縣就如一根沒肉的雞肋骨,舍不得扔,卻又嚼不出肉來,劉秀只是不願它仍在敵人手中罷了。這次進軍,也有進一步牽制身在南陽的第五倫,給襄陽前線的馮異、鄧禹減輕壓力之效——此時的劉秀,尚不知鄧禹的大敗、馮異的撤軍。

隨軍的儒生強華,倒是給劉秀多找了個必守隨縣的理由。

“陛下,隨縣有一個鄉,名曰靈蛇鄉,有一座小丘,叫斷蛇丘!”

強華是劉秀在長安太學時的舍友,正好是隨縣人,與劉秀亦是半個老鄉。他讀書時對五經興趣寥寥,反而拜各地隱士方士,刻苦鉆研讖緯之學,劉秀稱帝時,他還不遠千裏來獻上《赤伏符》,提供了理論依據。

劉秀也投桃報李,讓他做了“博士祭酒”,這次攻略隨縣,就讓他這個本地人做向導。

但強華倒是嘗到了甜頭,一直不遺余力為劉秀尋找更多能證明他天明所歸的依據,眼下便盯上了隨縣斷蛇丘。

強華開始說起那地方的故事來:“數百年前,隨縣有隨侯國受封,第十代隨侯在位時,路過溠水旁,看到一條大蛇,受傷中斷,首尾卻依然在動。隨侯懷疑此蛇是神靈,遂派人用藥救助它,蛇乃能走,因號其處‘斷蛇丘’。”

“過了一歲有余,大蛇歸來,口中銜明珠以報之。珠盈徑寸,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燭室。故謂之隨侯珠。此物後來落入楚王手中,乃南國至寶,與和氏璧齊名。”

劉秀倒是聽得津津有味,他對這些讖緯神怪還是挺熱衷的,也問起隨侯珠後來的下落。

強華道:“秦滅楚後,隨侯珠也落入秦始皇手中,斥候再無下文,有人說,隨侯珠隨秦始皇殉葬,在墓室中以代膏燭。”

“不過……”眼看劉秀面露惋惜,強華適時獻上了他回到隨縣後弄到手的好東西:“也有說法,隨侯珠不止一枚,而是多枚,臣隨陛下歸來後,於市坊偶得此物,疑是隨珠也!”

言罷,強華獻上了“至寶”,卻見他掌中之物,確實是直徑寸余的小珠子,色彩很好看,表面布滿了一個個色彩不同的同心圓,有藍、白幾色,捏在手裏頗為冰涼而光滑。

雖然夜晚不會發光,但在陽光、燭光下,確實有些許爍爍閃光,且色澤猶如蜻蜓復眼,人若是看久了,會覺得那眼睛裏也在凝視自己,更覺神秘。

劉秀將此物示於親信,他們都嘖嘖稱奇,表示過去沒見過:若是第五倫在此,定會捧腹大笑,這玩意,不就是玻璃珠子麽!

此物名為“蜻蜓眼”,乃是春秋時本土就發明的鉛鋇玻璃,作為飾物葬在墓中,後來這技術隨戰亂失傳,偶有春秋墓葬被盜,蜻蜓眼流出,被當成“隨珠”兜售,強華得到後,視若珍寶。

他一口咬定,這就是隨侯珠!

強華開始將此事大肆升華:“陛下,昔日高祖斬白蛇舉事,遂有前漢之盛,而今日,陛下於隨縣斷蛇丘,復得遺失數百年的至寶隨珠,此非再興炎漢的天意焉?”

隨征的輔威將軍臧宮不以為然,質疑道:“且慢,高祖於沛縣斬白蛇,是將長蛇一劍兩斷;但這斷蛇丘,卻是隨侯將斷蛇復合為一,二事全然相反,何利之有?”

強華大笑,說臧宮不懂行,而後神秘地說起一樁讖緯來:“臣在沛縣隨駕時,聽當地老人說起過,昔日高皇斬蛇前,那白蟒竟口吐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