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公孫帝(第2/3頁)

“南陽朝廷已亡,李通再也不是什麽西平王,只是吳王之妹夫。”

李通拜在劉秀面前,泣不成聲,為自己過去的選擇懊悔,也為這次總算沒挑錯人而欣喜。

且說夏末時赤眉入宛,李通沒有隨劉玄南渡,而是帶著家眷族兵跑到了冥厄三塞,憑借險隘的數縣之地,抵抗住了赤眉偏師的進攻,為南陽勢力保全了一點骨血。

很快,王常、馬武二人,以及新野的鄧晨、來歙也陸續去投奔李通。

八月初,聽聞吳王秀正戰於淮南,眾人一合計後,覺得不能什麽事都不做,遂湊出了數千人來,由李通、王常、來歙三位牽頭,從西進攻淮南,數戰數捷,也打下了三個縣城。

但因為部眾士氣低落,縱有來歙這般能征善戰的校尉,速度趕不上劉秀,他們錯過了合肥之戰,只來得及到六縣匯合。

這麽多故人帶兵來助,劉秀自然是欣喜的,但他麾下的傅俊、馬成等將則不然,他們對劉秀當初在南陽朝廷被排擠,一行人不得不流落淮泗,差點被赤眉統統殺死的往事憤憤不平,也恨李通等人不助劉秀,遂冷眼而觀。

來歙感受到了這種態度,他一貫勇銳,受不得這窩囊氣,看著六縣高厚的城池,遂請求率來氏族兵攻城!

傅俊不服,只聽聞來歙是劉家的親戚,看他年紀輕輕,也不知有多大本事,遂與之相爭。

劉秀令二人同為前鋒,休憩兩日後,再強攻六縣!各擊一門。

最後竟是來、傅二師同時先登,六縣難以抵擋,城中豪族殺了守尉,六安全境遂下。

換了以往,劉秀肯定容著丹陽兵和江盜大肆入城劫掠,但如今他方略變了,若再行屠戮之舉,那淮南的各城打起來就沒完沒了,遂寬赦了城中豪貴,只取府庫絲帛犒賞軍隊,自己分毫不取。

打完這一仗,傅俊不得不承認來君叔確實足夠驍勇,又聽聞他在關中曾以兩千步擊破兩千騎,這才愕然。

還是劉秀給二人打了個圓場,笑著在慶功宴上牽起他們的手:“二位皆孤臂膀!”

但左膀和右臂還是有區別的,在劉秀麾下,雖然驍勇將校已經不少,但能獨當一面者,只有一個半:馮異是一個,他目前獨自領軍在廬江郡襲擾淮南王;鄧禹是半個,方略推演時沒問題,實際操弄卻很一般,光靠他,豫章能否奪取還不得而知。

所以劉秀對來歙頗為看重,更重要的是,他和王常,與魏軍交過手!這對往後尤其關鍵。

當初追隨劉秀出走的,多是潁川人,而如今來投的,則是南陽鄉黨親戚,南陽系和潁川系涇渭分明,就看劉秀如何駕馭了。

這兩個派系的暗鬥,很快就顯現出來。

既然六安已得,李通看劉秀高興,遂提出了那個他憋了好幾天的提議。

“乃者,猾臣王莽,殺帝盜位。宗室興兵,除亂誅莽,故群下推立劉聖公,以主宗廟。”

“然而更始任用奸佞,殺戮賢良,驅逐大將,忤逆天心,最終導致盜賊縱橫,竟為赤眉所害。”

盡管有消息說,劉玄帶著幾千人南渡去了荊南四郡,但這不重要,從劉玄放棄宛城那一刻起,他的政治生命已經死亡,更始皇帝駕崩了!這是李通等人一口咬定的事。

也只有這樣,他們才有理由擁立新主啊!

李通朝劉秀下拜:“幸而皇天祐漢,聖哲應期,吳王神武奮發,以少制眾。昔日王邑以百萬之軍,潰散於昆陽,淮南以十萬之師,土崩於合肥,丹陽江湖盜賊,望旗消靡,漢臣得入吳王麾下,如赤子之遇父母!”

“惟大王以社稷為計,萬姓為心,早承帝位啊!”

傅俊是大老粗,只會說“俺也一樣”,還是剛從臨淮趕來的偏將軍王霸一聽不對勁,他也是太學出生的高級知識分子,立刻補充道:

“大王與伯升首舉義兵,更始因其資以據帝位,而不能奉承大統,敗亂綱紀,盜賊日多,群生危蹙。大王初征昆陽,王莽自潰;後拔合肥,江淮弭定;如今更始已崩,帝位不可以久曠,天命不可以謙拒啊!”

雖然在爭,但兩個派系目標是一致的:希望劉秀早點做皇帝!如此才能凝聚更始覆滅後散亂的人心,也讓手下人有個奔頭。

劉秀知道麾下眾人的打算,但依然搖頭。

“天下勢力最大者,莫過於第五倫,跨州據土,占據司隸及東西兩京,號稱帶甲數十萬,三分天下有其一。”

“若不論文辭,單言武力,則天下莫之與抗。”

“但他急著稱帝了麽?”

這只是托詞,如今劉玄未死,畢竟有君臣之名,劉秀若急於稱帝,吃相太過難看。再者,一旦為帝,再建一個大漢,那他與淮北梁地的劉永,就當真不死不休了,劉永若南下與自己纏鬥,獲利最大者,還是第五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