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猛虎出籠

八月下旬,於偃師祭祀田橫,宣布改姓後,第五倫繼續向東,抵達成臯虎牢關巡視。

陽泉侯張宗率四千人鎮守於此,第五倫見到他後,說起一事來。

“余聽人說,這虎牢之所以得名,是在周朝時,有虎在野,撲傷人畜,瓜撓戎車。當時周穆王將至,有猛士請與虎相搏,必全取而還,乃生搏虎而獻之天子。周天子令人在此設柙牢畜之,是為虎牢。”

第五倫對張宗道:“卿是虎威將軍,有人勸余,說與本地名字相克,不可以卿守虎牢,卿以為如何?”

聽上去確實有點道理,名字相克的玄學一直有,第五倫歷史不好,舉不出太多例子,但也知道落鳳坡之於鳳雛,爛柯杯之於柯潔……

但張宗卻不信這個邪,拱手道:“真正的虎,豈是區區柙牢,能關住的?”

他指著東方道:“綠林劉賜降於梁漢,如今被封為鄭王,帶著萬余兵卒,盤踞於滎陽城。”

“滎陽險要,而與成臯之間的京索之地,就好比是柙籠,臣請命東出破城,來他個猛虎出籠!”

張宗之言雄壯,第五倫大為贊許:“大善,不愧是河東虎!”

然而對張宗請命進攻滎陽的建議,他卻又不置可否。

河南郡在地理上分為東西兩部,西部是“周”,也就是洛陽,東部是“鄭”,正是滎陽、新鄭一帶。兩千年後亦是如此,洛陽與鄭州,可謂河南雙子城。

不過鄭地的核心已經不是韓都新鄭了,而是新興的要塞城市滎陽。

只因為滎陽太過關鍵,東有鴻溝連接淮河、泗水,北依邙山毗鄰黃河,南臨索河連嵩山,西過虎牢關接洛陽,地勢險要,交通便利,乃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春秋戰國的就不提了,最著名的便是楚漢滎陽之戰,劉邦在彭城送了六十萬大敗而歸後,全靠滎陽才頂住楚軍攻勢,盡管最後靠著一群女人做掩護西遁,但雙方在滎陽、成臯間大戰七十,小戰四十,最後達成了均勢,這才有了後來的鴻溝之約。

張宗由此提議:“欲爭中原者,未嘗不睥睨此地而決成敗焉。大王入洛,是為了屏蔽河內,但若不取滎陽,縱是舟師占據了敖倉,也難以守住。”

“反之,若能據滎陽,滎陽以東無足憂者。”

不但防守有利,也能為往後進取東方打基礎。滎陽自秦以後便是水運樞紐,鴻溝自滎陽引黃河水流向東南,與淮水、泗水、濟水、汝水等匯合,把滎陽同淮陽、定陶乃至於淮泗連在一起。東出滎陽,水陸大軍暢通無阻,幾天就能推到梁都睢陽去!

可對面也不傻,梁王劉永就在鴻溝邊上,自然知曉滎陽的重要性。

“梁漢亦明白滎陽之關鍵。”竇融道:“是故劉賜棄洛陽、虎牢,卻仍守滎陽城,他麾下至少還有萬余綠林兵,梁漢又遣兵沿鴻溝前來支援,如今滎陽至少聚集了兩萬余兵。”

反觀第五倫,主力在河北、太原,在這片戰場連一萬人都湊不出來,滎陽的地形決定了,一打就是攻堅戰,大會戰,這也是他令將率輕易不得東出虎牢的原因。

“一旦正式開釁,恐怕就會像楚漢相爭一般,在滎陽、成臯間打個沒完沒了。”

理智告訴第五倫,戰線不能再往前推進了。

關鍵在於對面的心思,若劉永王八吃秤砣,鐵了心向洛陽進軍,爭中原,那這一戰就不得不打。但就第五倫根據繡衣都尉和司直搜集到的情報,劉永剛剛稱帝,新歸附的地盤還不夠穩固。以此人能蟄伏於更始政權內,悶聲發大財一年多的情況看,應該不是個急躁之人。

第五倫頓時有了主意。

“得讓劉永顧慮後方,令他的心亂起來,才能維持此處均衡。此役攻心為上,攻城為下!”

……

兩難的不止是第五倫,守於滎陽的鄭王劉賜,以及來馳援的梁漢陳留王蘇茂也進退躊躇。

二人本是更始的諸侯、將軍,上個月才剛剛改換了門庭,綠林各路渠帥已經軍閥化,投降劉永能繼續做一地小王,投降魏軍可能就去做富家翁了,盡管知道第五倫勢大,但還是心存僥幸。

換了旗號後,士氣自然高不到哪去,否則也不必一路棄地東撤。縱是劉永從鴻溝發兵、糧來支援,讓二人一定要守住滎陽!但他們卻沒什麽信心。

於是自進入八月以來,滎陽、成臯之間,就出於奇妙的“無戰事”狀態,兩邊的斥候默契地劃了巡視範圍,盡量不開釁。

然而近日隨著第五倫親至虎牢,形勢發生了些許變化,魏軍的斥候開始主動起來,更具攻擊性,劉賜、蘇茂二人還發現,河內的糧船當著他們的面,一船船糧食往河南運,洛陽也有大批民眾被征發,趕赴虎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