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梅鶴庭於今死了(第4/5頁)

可梅鶴庭,他不是不在洛陽嗎!

難不成這一切都有他在背後參與——遠在百裏之外,運籌上京之內,這可能嗎?

由始至終,皇帝冠戴十二冕旒,端居禦座,任憑庸子鄢出頭。

等內閣終於吵不過了,擬旨,擢庸子鄢為兵部尚書。

吏部尚書進言,庸子鄢一來年輕不通兵事,二無功績,甫降高位,恐怕不能服眾。

庸子鄢隨和地回應:“不巧,下臣祖上曾出過一位左翼將軍,諱字褚,曾隨晉明帝平匈奴。”

宣長賜在禦座上浩然微笑。

下朝後他回至便殿,換下朝服冠冕,拉開禦案的桌屜,那裏面只剩下最後一個錦囊。

*

京中腥風血雨的時候,梅鶴庭在汝州公署輕閑地架鷹喂狗,臨風望月。

他不喜歡刺史府,那裏離公主行宮遠,看不見殿宇的燈火。

還是署衙好些,走到院中一擡頭,便能瞧見九峰山間亮如月宮的光盞。

這麽晚了,燈還通明,她應尚未休息。

未休息,身邊便有人。

身邊是誰,與她,做著什麽?

那顆曾經只屬於他的朱砂痣,極盡妍媚婉轉時的熒熒顏色,會,被另一人覆在唇下嗎?

該殺嗎?

有些念頭,不是不願去想便能一刀切斷的。盛夏天熱,夜裏也熱,身著墨色紗衣的男子解帶敞懷,露出一爿冷白的胸膛,有一道月牙形的小疤,在左襟處若隱若現。

他懷抱一只小小的土黃色狗崽,望著行宮的燈光,每想深一層,撫在狗兒背上的力道就放輕一分。

九尾原本最是黏他,此時在主人的臂彎裏瑟瑟發抖,鼻間嗚咽不敢叫。

“公子,屬下讓廚房熬了——”姜瑾從小廚房過來,見到月下這詭異一幕,手中的溫補湯險些端不住。

上一回他有這種悚然之感,就近在幾日之前,也是這麽個夜裏,他進屋見公子在燭下擡手比劃著胸口,還以為公子的舊傷又疼了,走近,赫然發現他手裏倒扣著一柄裁信刀,尖刃正抵心口。

那一日他被嚇得魂飛魄散,今夜卻是看著眼前衣衫落拓的人影,被驚詫得目瞪口呆。

公子向來是彬彬有禮的斯文,何曾這樣兒過?

自從去了趟行宮,公子就越來越不對勁了。

皆因、皆因處理京城的消息往來,謀劃施排,壓力太大了吧?姜瑾舔唇安撫自己……定是如此,不然還能因為什麽呢。

瞟了眼九尾快被嚇死的小可憐模樣兒,他挪步上前解救,“那個,公子……喝盅補湯吧,您不能見天這麽熬著。”

梅鶴庭回神說好。

他撂下九尾,反復盥手三遍,一絲不苟喝了那湯。

他當然得顧惜自己的身體,這一身血,還有用處呢。

喝完,他放出籠裏的最後一只黑翎隼,循目注視它沒入無邊的夜色。

姜瑾心頭合計,上京那邊的事差不多可以收尾了,不知還有什麽需公子傳信。想問,覷不見梅鶴庭隱於黑暗的臉色,又不敢問。

倒是梅鶴庭看出他的疑惑,薄唇浮起淺淡的曼笑,“不是什麽大事,只是想到長公主都來了行宮,那位久居洛陽的成玉公主,也該回她的封地去了。”

“她的面首,太多了。”

男子眯著眼想,出現在宣明珠身邊的男人,他都可殺,可是,他沒有立場啊。

如今她身邊沒了他打擾,變得很是快樂。

他不能破壞長公主的這份兒好心情,就只能遠遠地藏著,看著,忍著,替她歡喜著。

心裏疼嗎?

等把這腔熱血贖給她,也就不知疼了吧。

*

楚光王祖孫三人賜鴆的日子定下時,梅鶴庭從汝州下了趟江南。

正是滿城梅子雨,揚州老家有梅氏宗祠,快舟急流一路南下的梅氏嫡孫沒有帶多少人,進城後獨自去上了三柱香。

見過父母,次日又要匆匆返回。

梅太太已然知道長公主與兒子休離的事,若不是梅老爺按著,她就要二進京。見到兒子清瘦如許,許多埋怨的話便也沒了,只用帕角抹著淚道:

“娘往常便說你笑得太少,不懂得體貼哄姑娘……殿下多好的人啊,為咱們梅家生兒育女的,你、這你也能丟!也能丟!”

終究氣不過,從沒和人紅過臉動過手的婦人在兒子背上撣了兩下。梅鶴庭盡受著,反而眉眼溫潤地安慰母親。

轉而對父親道,“出城前,兒子欲去拜訪韓先生。”

梅父點頭,“他是你的啟蒙之師,回來一趟理應當拜見。”

這父子倆的相處貫來是如此,有事說事情,無事不婆媽,梅鶴庭便向雙親告辭。

梅父忽問了一句,“你的玉呢?”

梅鶴庭迷茫地怔了怔,下意識摸向腰側。

那裏有令牌、香囊、佩刀、算袋,就是沒了過去二十年不離身的家傳無字玉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