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副業創收(第3/4頁)

如今對糧食的價格把控的很嚴,有時平和縣糧食收購站連紅薯都不收,人家只收今年指定種下的農作物的。

這也就導致了地瓜雖是糧食,當在鄉下並沒有那麽精細,有些十分大或者手指頭小的紅薯都爛在地裏沒人要,給豬吃都不吃。

練秀安哪裏是擔心一時的價錢,她是想趁著蜜薯機會,把河西公社的名聲打出去!

河西公社除了這個蜜薯外,還有許多東西呢。

比方說河西公社的橘子。

練秀安發現整個平和縣中,乃至整個源陽市範圍內,就他們河西公社的橘子是最甜最好吃。

反正她外出求學時,是沒吃過什麽橘子比她們河西公社的更好吃。

每到年節時好多廠都要給員工發福利,普通百姓也想買一點水果吃。

所以只要運作得當,她們河西公社的橘子沒準真能賣出個好價錢。

如何為社員們創收,這是在她心中盤繞好幾年的問題。

練秀安把這事兒跟宋禾講,宋禾頓時間對她佩服不已。

領導真就得見識長遠,這樣公社才會富裕。

宋禾察覺到練秀安有想讓社員們搞副業的想法後,就忍不住建議:“其實竹編也可以。主任你發現沒,咱們河西公社竹林多,社員們也很會編竹子。就像我李家村的姑父,他不但會編小玩意兒,還會編櫃子、箱子、盤子,這怎麽說也能賣上一些錢吧?”

練秀安聽了直直發笑,小禾想法還是太天真。

看到宋禾被她笑得滿臉莫名其妙,於是解釋道:“你這話說的,不是咱們河西公社有竹林,整個平和縣就不缺竹林。這玩意兒送人才有人要,花錢是沒人買的。竹編的家具肯定沒有木頭打來的好,使用壽命不長,誰家愛買?”

宋禾眉毛一皺,想反駁,卻又不知如何反駁。咋說呢?好像還真是這個道理。

“那、那賣桃子?我們李家村的桃子就好吃!”

練秀安搖搖頭:“桃子不好運輸,也不能存放太久,而且沒有橘子好種,不適合。”

“那藕?”宋禾思考半天又說道:“藕也行呀,我去縣裏時看到藕賣得也很貴。”

“那也不成,咱們公社只有大湖村才有片湖,而且還有一部分的湖是在湖前公社內,除了這個地方,其他可沒處去種蓮藕。”

練秀安心想有這種好事,人家當然是大隊幹,憑啥要把份額分給全公社的人?

宋禾有些氣餒,賺錢好難啊。

養雞不可能,養豬也不可能,其他農產品也只有一個橘子合適些。

那還有什麽是可以的呢?

宋禾煩躁靠在椅背上,突然,眼神望著桌上某處一動不動。

這是——

竹蓀啊!

練秀安看她定定地看著自己的竹蓀,好笑說:“這是小何給我送來的,說是他上山采藥時看到了竹蓀,隨手采下來烘幹。攢一個來月就攢了一兩,給我抓來小半兩。我給你帶點回去,燉個骨頭吃著味道好。”

說著,她拿出一半來,用紙包著放在宋禾面前。

宋禾緩過神來,強壓激動問:“主任,竹蓀是值錢的對吧?”

練秀安點點頭,然後像是想到什麽似的,也直勾勾的看著宋禾:“你是想種竹蓀?”

宋禾十分雀躍:“對啊,竹蓀!咱們這裏竹林多,竹蓀本就長在竹林裏的。就連我到山上時都有碰到過一兩次竹蓀,這說明咱們這兒竹蓀不少。那麽是不是說,咱們這兒的氣溫土壤很適合竹蓀生長呢?”

在後世,市面上的竹蓀大多都是人工竹蓀,價值也不算很高。

宋禾因為愛吃竹蓀,所以了解過竹蓀的人工種植方法。

後續最普遍用到的菌種,得要80年代才會被研究出來。

可在這之前呢,在沒有菌種的年代呢?那就還有一種方法,把野生竹蓀上的孢子給分離出來,用清水洗幹凈,制成懸浮液噴灑在竹林裏,運氣好的話第二年就能長出竹蓀。

當然了,這種做法麻煩,而且對竹林的要求很高。竹林中的生態環境不受破壞,甚至不能受到外界的幹擾,這才有可能長出竹蓀。

這樣長出來的竹蓀,也能說的上是野生竹蓀。

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不能規模化管理。在宋禾印象中,後世的竹蓀都是直接種在田畦裏的,這樣好種植采摘,十分省力。

看見練秀安明顯有動心,宋禾又接著道:“具體種植方法我也是不懂的,不過不是還有研究所的人在李家村中嗎?要不去問問他們?”

練秀安猶豫:“他們是研究地瓜的。”

宋禾無語:“問問又不要錢,誰說研究地瓜的就不懂得竹蓀啦。主任啊,咱要賺錢就得臉皮厚點,這是我家大娃都知道的道理!”

練秀安撐著頭沉思半晌,點點頭,然後看著宋禾道:“你說的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