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副業創收(第2/4頁)

而且她公婆兩人雖然糊塗,可碰到錢這方面上,那是一點兒都不糊塗,精明極了!

即使是心尖肉小兒子,在他們心中恐怕都比不上能養老的錢。

地瓜能賣錢的事兒,很快就在公社以及各個村子中流傳起來。

這話一出來,江主任家的公婆也不嚷嚷著要拉三麻袋地瓜去給小兒子了。如果小兒子再三催促,他們就直接讓小兒子給錢買。

而所有人呢,對地裏頭的地瓜伺候得更加精細,想在九月底收獲地瓜時能來個大豐收。

為此,這段時間整個河西公社的勞動任務增加不少。

社員們高興是高興,可知青卻高興不起來。

每天上工時活多了,時間長了,把他們累得夠嗆。

林語蓉雖說腳受傷,但是手沒事啊。其他活她幹不了,但卻可以坐在廣場上掰黃豆。

一整天掰下來,那手可真叫一個疼!

四個知青在每天下工後累得連飯都不想做,恨不得倒頭睡到第二天早上。

這日,林語蓉和楚怡兩人向大隊長請了假,帶著書本去往小學。

小學領導安排她倆先考試,考完後去上了一節五年級的課,又去上一節三年級和一年級的課。

兩人準備了許久,為了不下地幹活,可是把這次的機會當做救命稻草看待。

她們都是高中畢業的,確實有真材實料,於是上完最後一節課後,兩人終於被招收到了公社小學中。

傍晚回來後陳科兩人大驚,陳科張口結舌,不禁愕然問:“你們是什麽時候準備這事兒的?那你們以後還要下地嗎?”

林語蓉兩人此刻就身心舒暢,幾天積累的疲憊一掃而光。

楚怡興奮道:“我們上個月底就準備了。應該是不要下地,因為公社其他老師在農忙的時候也沒有幹活。”

說著,怕陳科他們誤會,於是說:“最先是因為我們受傷,所以主任讓隔壁的小禾來跟我們說這件事,讓我們去試試。那天中午吃完飯你們在房間睡覺,我和語蓉就去了小學問領導,領導說得有高中畢業證才行。”

說實在話,她們倆也是怕鬧出什麽事來,所以才一直沒有跟陳科兩人講。

再加上她們看書都在房間看,去學校也是在宿舍休養的那幾天去,陳科他們就真還什麽都不曉得。

這會兒,她們心中也有點理虧啊。他們知青是一體的,她倆的做法反而像故意把這個團體分裂了一樣。

這話聽得陳科兩人心頭一梗。陳科兩人雖然年紀比楚怡兩人大,但是都只上到初中,畢業後就在廠中幹臨時工。

後來聽到可以下鄉,有些被分配到兵團的還有幾十塊工資,他們就想幹脆下鄉搏一搏,沒準下山後也能做出一番事業。不會像在廠裏當臨時工一樣,上不上下不下的,隨時有被開掉的風險。

但世事難料,誰能想象到下鄉後是這個光景?

如今楚怡兩人是掙脫出來了,每個月可以領十幾塊的工資,還不要下地幹活,而他倆還得接著上工賺公分。

要說什麽憤恨不平倒也沒有,規定了硬性條件是高中畢業,即使跟他倆說,他倆也上不了。

只是有些迷茫啊。

兩個大男人就這麽坐在房間裏唉聲嘆氣,相對無言。

孫志平心想著他還是好好種地吧,習慣了就還好。他如今每天也能拿八九個公分了,往後沒準還能拿滿公分,年底分糧食也不愁。

陳科卻不怎麽想,他在琢磨著怎麽給自己掙一條路出來。

楚怡兩人當老師也算是半脫產,那他也得找一份事業,不說多賺錢,只要幹活時能輕松一點就好。

隊裏的計分員啥的都有人幹了,這種活只要認字就成,他肯定爭不過本地人。

到公社當幹事?更不行了,隔壁的宋禾不就是高中畢業的,可見這也有門檻。

陳科仰著頭躺床上,心裏慢慢盤算。

——

這日風和日麗,宋禾久違的收到了報社來信。

她上回文章中主要寫的就是介紹河西公社的紅薯。

特別是寫了李家村怎麽發現它,大隊長又怎麽慧眼識珠地把它挑出來做種。以及公社當機立斷把紅薯上交給研究所,最後還有研究所的人來到李家村後,如何廢寢忘食的去研究它。

反正該誇的都誇到了,簡直是篇立意正確得不能再正確的文章。

同時,文章裏也寫到這個紅薯,哦不對,是蜜薯的口感。把它誇得比糖比蜂蜜都還甜,營養更是好,特別適合老人小孩吃。

這就激起百姓的好奇心。如今許多人家依舊吃不了大白米飯,紅薯是他們常吃的東西。如今出了一款比大米飯還好吃的紅薯,他們自然會上心。

這篇文章可比廣告好使,練主任看了不禁可惜宋禾為啥不等地裏這茬紅薯出來後再發表。

宋禾不解:“為啥要再等兩個月,你這紅薯拉去收購站恐怕也是按照普通的紅薯價格收的,或許會多上一分兩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