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副業創收

省研究院。

一群人站在實驗地中, 好幾年了,看著這個紅薯還是滿頭霧水。

到底是怎麽長出來的?為什麽會發生這種變異?而且怎麽會這麽穩定?

一位老人蹲下身,摸了摸地瓜苗:“李家村這陣子還有動靜嗎?”

旁邊助理搖搖頭:“那片地後來都沒有新品種出現。”

這個品種的地瓜味道是真的行, 關鍵產量並不低, 而且很適合在沙地中生長。

當初去李家村考察時, 有幾株地瓜就是在沙地上發現的。他就想是不是村裏的小孩把沙地上的地瓜苗給拔了, 然後趁著大人不注意, 偷偷塞到地裏去。

要不然根本不能解釋為什麽一片普通的地瓜地中, 偏偏出現了十幾株變異穩定的地瓜。

那位老人也滿是疑惑:“在海邊種下的產量出來了, 竟然有近4000斤,比李家村這個出生地還多上不少,這是個很奇怪的現象。”

他們這幾年通過不斷的實驗,發現這個地瓜在疏松的砂壤土、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以及酸堿度適中的環境下產量是最高的, 種出來的質量也是最好的。

按照客觀規律來說, 李家村根本長不出遺傳這麽穩定的地瓜。

怎麽樣也得經過一代一代的培育吧。

這件事成了研究院的無頭公案,他們想了許多可能, 發現到後面都不可能。

只有一個解釋,那就是李家村是個風水寶地。

恰好李家村有砂壤土,恰好有幾株地瓜長在了李家村的砂壤土裏,又恰好被村裏人發現, 偷偷埋在了地裏。

只有這個理由能解釋這個巧合。

這位老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起身站起來,決定道:“資料就這麽遞上去吧, 估摸以後沿海那幾個鎮就得種這種地瓜。”

旁邊助理點點頭。

在資料公布的那一刻,報社也接到了宋禾的來信。

可真巧, 這樣就能做一個大版面出來。

於是7月20號這天, 源陽日報包括省報上就發表了這件事。

特殊的地瓜啊……

瞧瞧這後面的形容詞, 軟糯,產量高,還說是目前全國最甜的品種。

許多人就好奇,最甜,能有多甜呢?

而且啥時候上市,啥時候能買到呢?

報紙上說是河西公社李家村最先出來的,那這會兒平和縣能不能買得到?

平和縣當然買不到。練主任在交糧食時,十分機智的把這種地瓜給剩了下來,交上去的全部是普通品種的地瓜。

這會兒練主任坐在辦公室裏,深深為自己這機智的做法感到開心。

婦女主任江主任不曉得從哪裏買了幾團毛線來,這會兒正坐在辦公室內織毛衣。

她嘖嘖兩聲誇張道:“我家那小叔子,他不是去市裏酒廠上班了嗎,昨兒專門找人捎話回來,說是讓我婆婆給他帶一些地瓜去。你說說,家裏人把他供出去,他反倒好幾年都不再回來。好不容易給你帶個話吧,還是來要東西的。”

練主任靠在椅背上沒說話,在做完一定量的工作,休息放松時,她就很愛聽江主任講這些家長裏短。

江主任也不在意練主任回不回她,自顧自道:“還好我公婆是跟我大伯子住,省了我和他們之間的多少矛盾。我妯娌昨兒還氣得不行來找我呢,說是我公婆裝了三麻袋的地瓜。整整三麻袋,都要送給小叔子!”

說到這兒,練主任就忍不住回她:“你家公婆平日幹活也很賣力,聽說還能賺六七個公分。按道理來說,他們拿這些紅薯給你小叔子也不是不可以。”

你要說兩個老人說做錯事兒,倒也沒做錯,充其量就是糊塗的緊。

只是這小兒子太混帳了,平日不孝敬老人,開口就是要糧食。老人家疼小兒子疼慣了,也不考慮一下大兒子一家的感受,糊糊塗塗就搬了幾袋地瓜去。

江主任聽了她這話手上毛衣都放了下來,眉毛一豎道:“道理是這個道理,可這個做法讓人看了太心寒。我妯娌平常怎麽對公婆的你也曉得,凡是孩子吃的肉蛋他們都有。有次我公婆竟然還讓我妯娌別把蛋煮熟嘍,留生蛋給他們就好,說是要把生蛋寄給我小叔子吃。”

她說著嫌棄撇撇嘴:“老練你就說說,怎麽會有這麽糊塗的人!我妯娌可壓著火呢,哪天她憋不住了,就得把公婆都送到小叔子家去,到時候有得鬧騰。”

練秀安笑笑,家裏事就是扯不清。人老了固執,可他們也懂得誰是軟柿子。

她慢悠悠站起身,活動活動四肢道:“別氣別氣,我就給你透個底,有部分地瓜我是想讓各個大隊長們單獨拉到收購站去賣的,年底也能給大夥多分點錢,過個好年。”

江主任一愣,突然嘿嘿笑出聲。

地瓜是不金貴,可能換錢的地瓜就金貴了。

這是能賣錢的糧食,哪裏還好意思從大兒子家搬到小兒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