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第3/3頁)

他們很肯定站在自己面前的這位高大美麗的青年並非俄羅斯人,哪怕他的俄語說的不錯,完全沒有口音,可他能寫出那樣精彩的俄語小說?

這就像在21世紀,也沒幾個中國人相信歪果仁能用漢字寫出一本精彩絕倫的小說一樣,大部分人連母語寫作都寫不好,何況是用外語了。

張素商笑笑,指著桌面:“你們來得巧了,我正在寫伊利亞偵探的第二篇故事,你們要是不信,可以在旁邊等一會兒。”

兩位編輯面面相覷,在張素商的邀請下坐下,張素商給他們倒了熱水,給壁爐邊的被套、枕套翻了面,坐回到小桌前,不緊不慢的繼續寫。

和《列車上的驢叫聲》相比,《沒有血緣的雙生子》篇幅更長一些,張素商打算分上中下三篇投稿。

鋼筆落在白紙上,發出沙沙的聲響,這對這個年代的文字工作者們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聲音,而張素商垂著眼眸,神情沉靜,偶爾停筆思考一陣,看起來很是專注。

等上篇寫完時,張素商又拿了紙開始抄,期間順手修掉錯字和標點符號,對一些詞語和段落的安排也重新整理了一下。

他抄完一張紙,就將一張原稿交給兩位編輯,約瑟夫編輯迫不及待的接過,和葉戈爾臉挨臉的看著。

葉戈爾看著看著,內心驚嘆起來,那個外國青年居然真是這些故事的作者!

而且可以看得出來,這篇故事的文字運用比上一篇更加純熟,文筆進步得還挺明顯,現在看來,是作者本人對俄語寫作越發熟練的關系。

看完稿件,約瑟夫主編沉默一陣,擡頭看著張素商,語氣中已經帶上了尊敬。

“秋卡先生,很抱歉現在才與您正式的自我介紹,我是約瑟夫.伊萬約維奇.普羅斯基,聖彼得堡早報的主編,您的故事非常出色,如果可以的話,我們希望能常常看到您的故事。”

約瑟夫已經五十九歲了,他看過太多太多故事,而當他看到這個交換殺人的案件時,老編輯的心裏就明白了,張素商是一位他決不可錯過的作者。

他要和對方達成長期的合作關系,將神探伊利亞這個故事留在他們的報紙上!

張素商對此毫不意外,他和約瑟夫聊了一陣,最後談下了一個還算不錯的稿酬,以後他每周都會向聖彼得堡早報供稿,對面則會給他打五十盧布,也就是他在格勒大學圖書館打掃衛生一個月所得薪水的兩倍!

三人談好了簽合同的日子,約瑟夫和葉戈爾留下《列車上的驢叫聲》的稿費35盧布(對面覺得文章質量不錯,主動給他提價了),才友好禮貌的離開。

他們一走,張素商直接在屋子裏來了個後空翻。

他有錢啦!

等阿列克謝終於處理完學校的事情回家時,看到他的室友保持下腰的姿勢,像個螃蟹一樣在屋子裏爬來爬去,看到他回來,腰腹一個用力立起,高高興興的打招呼。

“廖莎,你回來啦?咱們今晚吃羊肉蘿蔔湯還有蘑菇肉餡的皮羅什基。”

這時,阿列克謝才聞到一股濃郁的肉香味,而在壁爐上的鐵鍋中,雪白的湯正咕嘟咕嘟翻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