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趙四

接下來的幾天裏,京城風雲突變。

先是廿一日,張相公第五次上書請辭,甚至以病重為由乞骸骨,言辭決絕,無以復加。

接著廿二日的廷杖臨時取消,讓滿心看熱鬧的吃瓜群眾大失所望。

同日,邸報刊出鄧、熊、鄒、沈四人的認錯書。四人皆承認是受人煽動,被人利用,原本一片好意,結果釀成了大亂,並表示願接受一切懲罰,以贖其罪。

其上,萬歷皇帝禦批曰‘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首惡必懲、以正人心!’

雖未明言,但瞎子都看出所有責任皆歸艾穆了。

耐人尋味的是,這次再沒人上本營救了……

這個清晰的信號表明,官員們接受了趙侍郎代張相公提出的折中方案。

從張居正到趙守正,從李太後到大長公主,所有人懸著的心放下了。

十月廿五日,萬歷皇帝終於下旨,同意放張相公返鄉,但‘歸葬不丁憂、停祿不去位’。

而且皇帝憐惜‘元輔張先生,俸薪都辭了。他平素清廉,恐用度不足,著光祿寺每日送酒飯一桌,各該衙門每月送米十石、香油三百斤、茶葉三十斤、鹽一百斤、黃白蠟燭一百支、柴二十扛、炭三十包,服滿日止。’

好家夥,比正常發的都多。

不過這次京城百官沒有再沸反盈天,而是平靜的接受了這一決定。再次讓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老百姓大跌眼鏡。

倒是地方上有些雜音,一些舉人生員,上書要求張居正真丁憂,還有人冒充海瑞寫了一份‘彈張居正疏’,在民間廣為流傳。

起先張相公聽說海瑞要搞自己,緊張的痔瘡都加重了。但命人詢問了南北通政司,發現根本沒收到過海瑞的任何奏章。張居正這才菊花一松,明白是虛驚一場。

他雖然很不喜歡海瑞,但也知道海剛峰這種光明磊落之人,要罵自己肯定是直接上本彈劾,絕對不會私下寫文章到處散播的。

這些民間的謠言和雜音,對他的殺傷力約等於零。不用張相公發話,各地知府知縣就會嚴加懲辦,根本掀不起什麽浪花來。

十月最後一天,對五君子的處理結果出來了。

鄧以贊、熊敦樸、沈思孝和鄒元標四人,念其本意不壞,只是年輕無知,為陰人利用,故只略做薄懲,外放磨礪、以全心智而已。

艾穆則成了因私人恩怨,煽動此次上書的主犯,被下旨杖一百,充軍邊地,遇赦不赦。

但李太後特下懿旨免了他的廷杖,只讓他充軍雲南贖罪。朝野皆稱頌太後仁慈。

然而艾穆終究沒走到雲南。第二年開春,便在發配途中暴斃了。

只是熱度一過,沒人再關心一個老舉人的死活了……

……

轉眼進了冬月,大彗星蒼白色的光芒,還是向東北直射。

趙昊不再讓龐憲動手腳後,張相公的身體也大好了。畢竟只是個痔瘡,拖得太久豈不惹人生疑?

不過張居正並沒有離開京城,因為皇帝命他待開春大婚後再啟程,這樣也能養好身體,禁得住一路奔波。

這正好給了張相公從容布置、牢牢掌控朝局的機會……

冬月初十,朝野矚目的大廷推到了。

一百一十名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使司的五品以上官員齊聚東閣,共同推舉內閣大學士、吏部尚書和兵部尚書人選。

因為這次廷推的人數多、官職高,所以吏部提前七天便將候選名單發給了各部院,好讓參與廷推的官員能有時間進行勾兌……哦不,慎重考慮。

所以今日其實該投誰,大家心裏早都有數了。於是兩部堂的投票過程很快結束,緊接著由暫掌吏部事的吏部左侍郎趙錦,公開主持唱票。

最終公推出的人選是:

吏部尚書首推王國光,次推趙錦,再次李幼孜。

兵部尚書首推方逢時,次推趙錦,再次張學顏。

其中老哥哥趙錦在兩邊都居於亞軍,雖然結果還要恭請上裁,但他心裏清楚這次兩邊都沒戲。不過這樣面上好看些,也可以給自己增加點人望,在下次會推時得票能高些。

接下來便是今日的重頭戲,推舉內閣大學士了!

吏部給出的名單一共有十人,包括禮部尚書馬自強、前任禮部尚書潘晟、南京禮部尚書陶成王、吏部右侍郎申時行、禮部左侍郎毛惇元、禮部右侍郎趙守正、以及余有丁、許國等人。

每名參與廷推者從這十名候選人中選出三人,將他們的名字寫在折頁上,投入票箱中。

唱票結果出來,得票最多者馬自強,八十三票;次之趙守正,八十票;再次申時行,七十八票;第四潘晟,五十五票;第五陶成王,十二票;第六毛敦元,十票……

廷推結果報上去,很快便有旨意下來曰,‘依眾議皆用正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