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章 公孫康:西扛太史慈,北拒趙子龍

趙雲和太史慈七月過半才做好出擊準備,所以抵達前線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八月初了。

趙雲的部隊原先駐地在玄菟郡附近,相當於後世的沈陽,所以要到樂浪郡前線,可不得花個半個月陸路行軍。

這一路光是直線距離就有九百裏了,還得繞過一些山區,大部分路段貼著海岸走。實際行軍裏程,總有一千三四百裏。當然,好在是在己方占領區的內線行軍,不用帶什麽東西,騎兵日行百余裏很輕松。

畢竟即使是在開戰之前,浿水以北也都已經是糜竺占領的地區了,漢江以南則是公孫康的占領區。

漢江與浿水兩河之間,才算是緩沖區,雙方各有控制,犬牙交錯。基本上就相當於是後世的平壤和漢城之間,也就是開城一帶。

太史慈這邊,從東萊半島頂端橫渡海峽的裏程,倒是比趙雲還近,只有五百裏海路,按說最多七八天就到了,還是風向不太順的情況下。

但實際上,因為東萊郡多山區,太史慈和平狀態下也不是駐紮在東萊半島尖端、後世威海一帶。而是在東海郡朐縣就食,也就是後世的連雲港。

一開戰,太史慈從朐縣出發,還不能直奔登陸點,得先去朝鮮半島中部最凸出的甕津半島,靠近海岸後再沿著岸往東南走,最後在相當於後世仁川這一帶的漢江入海口登陸。

這一番折騰下來,太史慈也是八月初抵達,幾乎跟趙雲前後腳。

而與此同時,從會稽句章縣出海的甘寧,這段時間才慢吞吞小心謹慎航行到流虬群島中北段、大致相當於後世種子島縣最南端的位置呢。

也別嫌甘寧開船慢,畢竟他走的是一條前人沒有充分探索的航路,至少沒有大軍和商船隊成規模地走過,慢一點也情有可原。

此前,只有周瑜帶過一些懂波裏尼西亞航海術的南島人,以少量小船探險的模式,大致摸過,知道這條路能通,路上最多相隔二百裏之內,肯定可以找到新的島。所以只要搜索島嶼的技術過硬,絕對是不可能錯過島鏈的。

但周瑜標的海圖畢竟不全,他此前只求能走通就好,但不是把列島裏所有的島都找到標出,他的圖上經常會出現跳島的問題,以至於甘寧走著走著、撒開搜索網,經常會發現新的島存在。

另外,甘寧的船隊此次出行,為了確保安全,攜帶了至少一百只馴化的軍艦鳥,以為備用,防止迷路。

就因為周瑜的海圖不全,結果甘寧走著走著放出鳥去,又發現其實五十裏內就有新的無名無人島,然後就又多浪費了一只鳥。全程走的是曲折的折線,足足發現了七八個新島嶼,才看到南九州的鹿兒島本島。

從鹿兒島穿過大隅海峽抵達南九州的熊襲蠻領地,大約還要兩天時間(後世的薩摩),從熊襲再沿著熊本地區繞過阿蘇山到邪馬台,至少又是八百裏的海路,好幾天的行程,

最後往北再到對馬,才會被公孫康的部隊發現,對馬的公孫康守軍還要再花時間回報,所以算下來,等公孫康發現甘寧的存在,至少太史慈和趙雲的軍隊已經入境二十天以上了。

不過這也正好讓漢軍有更多的時間執行誘敵拉仇恨的計劃。

……

八月初六,公孫康的治所屯南縣,他在自己的王府內,首次得到了趙雲和太史慈入寇的軍情。

趙雲來得稍早一些,已經渡過浿水,逼近漢江,但還沒渡過漢江。太史慈只是稍晚,在後世甕津附近被公孫氏的漁船和哨船發現,然後繞路回來回報。

屯南縣這地名,就是公孫度活著的時候隨便取的,從名字就可以看出透露著隨意和土氣。

因為當初糜竺從樂浪郡拆分帶方郡的時候,就是以樂浪郡的屯有縣這一個最南邊的縣為基礎,繼續往南擴張適合屯墾種植的蠻夷之地,成為一個新的郡。

後來,這種殖民墾荒慣例也被沿用了下來,每次都是一個新的郡發展得差不多了、勉強有個幾萬戶歸化人口了,那就再把郡最南端的縣拆出來,再成立新的郡。

屯有縣大致相當於後世的開城,屯南縣一開始是帶方最南面的縣,相當於漢城,後面十幾年繼續往南發展。

公孫度建設了十幾年,也沒能對三韓和對馬、乃至對岸的邪馬台實現徹底的郡縣制統治。至今還是郡縣制和城邑制的混雜狀態。

所謂城邑制,也是三韓地區原有部族,乃至更東北的高句麗、扶余人習慣的制度,類似於先秦周朝時候的封建制,中間的鄉下地區都是“野人”,只要給城邑裏的領主交稅就行,城裏的才是“國人”,要為城邑主打仗服役。

所以公孫康繼承之後,控制力和調度能力也就這樣了。

遇到打仗的時候,對於公孫家直屬的郡縣,他可以充分動員。而對於那些封君的城邑,公孫康只能是用松散的城邦聯盟指令讓他們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