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章 殺趙雲者封城主

“精力到底是不如年輕時了,不過三天行軍五百裏,就覺得困倦。想當年……唉。”

八月初八,漢江北岸。趙雲帶著五千騎兵,已經沿著江逡巡了一天,試圖找到一個南岸沒有敵軍駐紮的空档,並且搜羅夠足夠的船只,以便繼續渡江南進。

不過公孫康守得非常穩健,沿著漢江平原幾乎是處處設防,每隔二十裏都有高大堅固的烽火台。趙雲的部隊都是騎兵,也不可能剛剛渡河就強攻防禦工事,這才暫時不得推進。

趙雲頗覺疲憊無奈,這才有了如此感慨,趁著巡邏間隙,在江北找了一處高地,暫且駐足歇息,憑高而望。

“驃騎將軍何出此言,您還正當壯年,天下能及將軍勇武者,寥寥無幾。”面對趙雲的感慨,他下面的將領當然是要恭維一番的,表示趙將軍實在是太謙虛了。

這些恭維的副將,還是以魏延為首。魏延曾經做過趙雲多年的老部下,從荊南就開始跟隨了,還跟趙雲打過交州、林邑。

四年前最後的統一大決戰中,魏延也是在幽州戰區的,不過當時他是張飛的副將,跟著張飛從涿郡南下。

而當時趙雲的副將是太史慈,現在太史慈調回南方,獨領一路水軍。而張飛那邊又閑著,趙雲才把魏延也調來,幫他料理具體軍務,而徐榮依然鎮守遼東,負責防禦。

魏延這番話嚴格來說也不算拍馬屁,趙雲明年才虛歲40呢,在武將裏確實不算老。而且歷史上他還得再三年後、才會遇到赤壁之戰、當陽長坂突圍,那時候都42了,不也照樣勇不可當。

區區39歲,對有老當益壯潛質的趙雲而言,確實不算什麽。

趙雲一擺手,制止魏延的恭維,直奔軍務正事:“說說吧,如何渡河?從何處渡河?”

魏延等副將顯然也沒想到趙雲那麽急,想了想說道:“急切不得渡河,那就再等等。聽說太史將軍已經靠岸了,只要繞過西岸的半島、駛入漢江,就能把我軍載走。

何必著急呢?而且將軍行進過速,隨軍輜重和文官都跟不上,等兩天等田參軍追上來也好。”

魏延提到的田參軍,便是田疇田子泰,他也是當初統一戰爭中就跟著幽州軍南下,不過趙雲推進太順利,也不需要田疇幫他出多少主意。

這田疇謀略上算不得多牛,但是對於地理頗有心得,歷史上曹操207年北伐烏桓蹋頓的時候,就是靠田疇“不賣盧龍”幫曹操指的路,找到燕山峽谷易行之處,直插柳城。

此番對公孫康用兵,田疇的貢獻主要也是在行軍路線規劃上,他在遼東為官十余年,跟著糜竺治理地方,對朝鮮半島的山勢地理同樣很熟。

所以田疇給趙雲規劃的路線才能那麽順利,只可惜因為太順利,田疇自己相對文弱,騎馬也趕不上主力的行軍速度。行軍快到把隨軍文官都丟了,也算是個奇葩。

趙雲顯然對魏延等人的意見不是很滿意,他起身走動幾步,活動一下關節,憑高指著對岸的烽火台:

“等子義來當然可以,但子義有數萬大軍,他到了,公孫康就愈發不敢出戰了。”

魏延不由有些懵逼:“可是……陛下給我軍的命令,本來就是來虛張聲勢,牽制公孫康,讓他不得不把主力都調到漢江一側來嚴防死守,好給其他路創造戰機的。這不正好麽?”

魏延說完,心中還暗忖:驃騎將軍生平最是謹慎,怎麽如今反而開始求戰心切了?他已經升到如此高位,大將軍和太尉的位置也不可能動,有什麽好急於立功的呢?

他卻不知道,趙雲並不是急於立功,只是時間總是會改變人的。天下和平了三年多,趙雲也閑了三年多,一直沒仗打,現在拉出來放風,哪怕給他的是誘敵任務,他還是會手癢。

當年就被丞相一直要求擔任詐敗的任務!都詐敗到驃騎將軍高位了,再繼續誘敵,哪怕不詐敗,也有損大漢威名不是!何況對手只是公孫康!莽一點也無所謂。

再不撈點仗打就生銹了!

趙雲觀察完對面的敵情,心生一個想法:“抵達江北已有兩日,我軍如今已經在北岸搜羅到多少民船了?可供多少士卒渡河?”

魏延並不管這事兒,所以是負責軍需後勤的田豫負責回答:“稟將軍,約有內河民船近百艘,每趟可運千騎過河。我軍總計五千之數,如堅持渡河,要五趟往返,再算上整隊集結、裝船卸載,至少耗時半日以上。”

趙雲眼神一亮:“那也不錯了,這公孫康著實短視,居然堅壁清野之下,連北岸民船都沒有好好燒毀搜集,讓我們找到那麽多船。如此無能之輩,不打一場豈不是太對不起朝廷的軍需耗費。”

田豫一開始也不理解公孫康為什麽這麽傻,被趙雲點評之後,他才想起一種可能性,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