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章 降維打擊

打贏剛剛繼承父業還不滿周年的公孫康並不難,大漢的武力跟公孫康相比,那至少是數十倍的差距。

當然,實際上考慮到跨海作戰的運力、後勤問題的制約,大漢能投入到三韓戰場的兵力,肯定連大漢全局戰力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劉備在統一大漢後,經過最初兩年半的休整和穩定,軍隊需求已經大減,暫時裁汰了一部分部隊遣散歸農,可以快速征召投入戰鬥的總兵力,大約減少到了五十萬。

這五十萬人裏,大部分也轉入了和平狀態的軍屯,每年就稍微訓練幾個月,跟百姓服徭役的時間差不多長,也都只占用冬夏農閑。而農忙的季節全部種田自給自足。

對於這部分部隊,他們和平狀態下當兵所能得到的好處,就僅僅是不用再給國家繳稅繳田租也不用服徭役,生產勞動所得可以全歸個人

(注:實際上有軍官漸漸轉化為地主,會問下面的士兵稍微抽點孝敬。剝削部曲喝兵血這種事情,在古代部隊裏肯定無法徹底杜絕。但王朝剛剛復興不久,這種問題還很輕微,士兵也完全承受得了,暫時沒什麽感覺。)

轉入軍屯的士兵至少有三十萬,所以最後的常備軍規模,也就二十萬人。

這二十萬人需要承擔對草原民族和四方蠻夷的威懾,還要負責內部的警備巡防、剿匪平叛、震懾不臣,已經不能再減了。

而這部分人吃的軍糧都要從國家征收的官糧裏出,還要額外發軍餉,每人每年消耗二十石糧食,三千錢銅錢,還有若幹武器耗材、被服帳篷類軍需物資。

所以如今章武十年,朝廷一年養兵的開支,大約是四百萬石軍糧、六億銅錢軍餉、四億銅錢軍需耗材、折舊。

另外,因為關東地區稅賦全免了兩年,其他地區也全免至少一年,如今民間百姓都有了點余糧,再也沒有發生成規模餓死人的饑荒事件。

如此一來,糧食價格普遍有所降低,朝廷也不存在付出額外高價買糧養兵的問題。全部折算下來,一年給士兵的總開支,也就控制在二十億錢左右。

當初統一戰爭最熾烈的那幾年,尤其是跟袁紹河內大決戰、跟曹操大決戰之年,劉備的軍費開支那都是奔著一場跨年大戰役、全軍累計耗費一百五十億去的。

所以,現在的軍費,已經降低到戰略決戰時的不到七分之一,

光是這筆省下來的每年一百二三十億開支,就可以抵消掉劉備戰時平均每年發行近百億錢的抄引國債,還能有二三十億余額來還本付息、清償之前欠的國債。

所處的地位一旦不同,考慮問題的立場當然也會隨之改變。劉備現在的心態,是大漢都是屬於他的,當然什麽地方都不能隨便打爛破壞。

一個零元購的家夥會把店裏的東西砸爛,店老板保護自己店的時候可不會。

推而廣之,劉備的朝廷,現在考慮軍事問題時,也不再是“打贏就好”,還要兼顧“如何省錢地打贏”。

財政盈余、可以輕松進入還債周期,這種感覺是會上癮的。

不打仗每年立省一百二十億,這誰不想啊。

之前朝廷累計欠債本金五百億、含利息能滾到七八百億,後來好不容易靠著一些頂層勛貴減計債務換爵位、用債券換畜牧業和冶鐵業的永久免稅權,把總債務減計了一半左右。

剩下的三百五十億到四百億,按照每年還三十億,那也得十幾年還清呢。就算考慮到關東地區恢復生產、也跟著攀科技加大工業產能,總稅源能增加三成以上,哪也不過是縮短四成還債時間。

算下來,劉備政府如果不發動任何戰爭、不搞任何大運河一類的基建工程,211到212年左右才能還清債務。今年已經還了第一年了,後續還有七年,總債期長達八年。

這種情況下,劉備對李素消滅公孫度的要求,遠不是打贏那麽簡單,還要他少花錢,能少用點軍隊渡海就把問題搞定,那是最好的。

……

五月初十,雒陽。

劉備是在五天之前,從坐鎮青州的諸葛亮那邊,首次收到對三韓地區變故的匯報的。

當然,劉備收到匯報,便意味著在青徐當地,太史慈早已經開始戰爭調度籌集工作了,畢竟雒陽距離東海之濱又遠了那麽多。

劉備對於這個機會倒也不是很著急,他相信李素可以處理好,青、徐、揚三州的前線軍隊,自行調度組織進攻,就能把問題搞定。

所以劉備只是跟荀攸魯肅二人稍微聊了聊這個情報,問問他們的看法,然後也沒有把這個情報拿到大朝會上集議。

蠻夷之地死了個諸侯、發生了父子傳位,這只是個自然事件,又不代表立刻會有軍事動作,還不配被拿到大漢的朝議上鄭重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