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你這是在懷疑孤的凝聚力麽

劉備軍與其他討袁術諸侯之間,在南線的領土瓜分,暫時以夏口為界,陷入了平穩。

孫策的這種態度,以及他趁機攫取的那些名義上原屬劉表的領土,在擴大了孫策的領地、確保了地緣戰略安全的同時,肯定也會得罪劉備,長遠來看會給劉備與孫策開戰的借口。

不過,這種借口一兩年內未必會爆發出來,只要孫策不做出更多主動敵意的動作、不對劉備已經吞下去的利益動手,劉備多半不會第一個對付他。

理由麽,無非是“不論劉備下一階段是否對袁紹動手,袁紹肯定都會對劉備動手”。

所以,劉備如果暫時裝無視,不跟孫策敵對,那就是暫時先跟袁紹爭天下。

如果堅持對孫策動手,那就等於是同時跟袁紹孫策南北兩線開戰。

孫策雖然不強,但只要劉備和李素有理智,就會知道兩線作戰肯定不如打時間差各個擊破。在夏口對岸設置一定兵力防守相持,扼住江漢河口,遠比南北同時兩線攻勢要容易的多。

至於袁紹為什麽會跟劉備開戰,這已經是不需要論證的了——袁術滅亡、劉表承認劉備為正朔之後,天下總共就剩四家諸侯。

袁紹要擁立劉和,劉備會自己稱帝,剩下就是曹操、孫策。

曹操早在當初“新·官渡之戰”中被袁紹擊敗迫降後,就已經半附庸承認了將來要跟袁紹一起擁立劉和。等孫策也承認劉和之後,天下所有諸侯都站完隊了。

袁紹再不打劉備,就沒有敵人了,不就等於白白坐等劉備繼續種田壯大發展實力?

到時候,只有兩種可能性:

劉備同時打袁曹孫;

或者劉備先打袁曹,孫暫時看戲騎墻保存實力,自己種田發展南方豫章和閩中。

這不是李素的外交能力不行,爭取不到更好的條件,實在是劉備已經是天下第一大勢力了,哪怕剩下三方徹底報團取暖,這都是有可能的。

外交態度永遠是跟實力相關的,戰國時秦那麽強,引來六國合縱抱團,不能說是秦的外交水平差。哪怕你後來要重新連橫,那也得擊敗合縱的盟主才能考慮連橫。

現在的局面,就是西邊半個華夏劉備一家,東邊袁曹孫三家從北到南合縱,袁紹相當於合縱長。

當然袁紹和劉備的戰鬥不一定會一次性就打到其中一方崩潰。因為後勤的問題,雙方只會在邊境要害上分勝負。勝負已分後,只要一方堅壁清野焦土退卻,另一方要大縱深乘勝追擊還是很困難的。

所以,很有可能打到“只分勝負,不決生死”的狀態,就停下來。然後再考慮是補足後勤短板繼續進攻,還是趁著對方有生力量空虛失去威脅的機會,再找借口收拾其他小諸侯。

……

南線的“無主之地”瓜分之後,中線的袁術地盤還有最後一塊肥肉沒有徹底“確權”,那就是雒陽所在的河南尹,最值錢的京畿之地。

四月下旬,袁術本人其實已經在紀靈和劉勛的掩護下,撤退通過了潁川郡、汝南郡,“遷都”到淮南壽春。

紀靈本人是“護駕”一起跑的,還要幫袁術打先鋒開路、解決小股的曹操滲透截擊部隊。

而劉勛是在袁術過境後,放棄了許昌,帶著自己的大部分部將和嫡系部隊一起東撤的。劉勛在這一路上的角色,是為袁術斷後阻擋追兵。

紀靈、劉勛一共帶走了五六萬相對精銳的機動部隊,加上袁術原本就駐紮在汝南和淮南的兵馬,袁術放棄西半部領土後,剩下的總兵力銳減到了七八萬人左右。

相比於袁術弑君起兵時東拼西湊的十五萬機動兵力、外加消滅董承後繼承的董承和朱儁的人馬,三月初時袁術的巔峰戰力一度逼近二十萬。

結果才不到短短兩個月,吞下去的全吐出來了,老本都搭進去很多,部隊投降起義極多。近二十萬人中的十二萬都丟了,折損率達到六成。

這十二萬人裏,有兩萬多是留在雒陽和潁川斷後、結果落入包圍圈的,此刻還不能算被殲滅。

還有十萬是已經滅了的。包括三萬被劉備軍殲滅的,三萬是被劉備軍策反起義、俘虜投降的。另外四萬則是被袁紹曹操殲滅和俘虜、招降。

不過,最後剩下的這四成,才算是袁術的嫡系真正實力,不是死硬跟著他混的、意志不夠鑒定的,都投了,想幹掉他們絕對不容易。

袁紹在袁術往東退縮後,除了對雒陽依然有極大興趣之外,其他方向也有點懶得下死力追擊了,反而紛紛把矛頭調整防備劉備。

袁紹之所以這麽幹,也有他一貫貪小便宜的因素在作祟:袁紹非常清楚,把袁術的二十萬人幹到只剩八萬人,比幹掉最後的八萬人,要輕松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