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天下諸侯都在忙著瓜分戰果

話分兩頭,李素回到長安之後,張飛、馬超等將領繼續在南陽盆地追亡逐北。

漢軍十幾萬之眾湧入南陽,除了依然有幾萬人堅守的宛城可能還要個把月才能攻下,其他地區完全是蝗蟲過境一般地橫掃。

袁術軍的士氣已經低落到了一定程度,根本無力死守。更關鍵的是袁術本人從四月初五開始,就離開了雒陽,開始逐步把兵力往東邊兩淮地區收縮了,袁術軍自己要保存嫡系有生力量,不肯死戰。留下的炮灰又容易投降,自然是摧枯拉朽。

自古軍閥混戰都是這樣勢如破竹的,邊境重鎮某些“竹節”的位置被打崩了,雙方心態發生變化,其中一方知道自己某些領土肯定守不住,就會出現大跨度的敗退和戰略轉移。

加上張飛馬超和李素留下的趙雲、高順等人的總兵力超過十萬,完全可以一邊圍住宛城一邊繞過宛城繼續追擊。

四月二十六,張、趙、馬占領了南陽郡除宛城外的全部地區。趙雲繼續圍困宛城,張飛則從南陽與潁川郡交界的荊—豫邊境重鎮葉縣,突進到潁川一側的昆陽、定陵。

沒錯,就是那個近兩百年前光武帝劉秀跟王莽軍打昆陽戰役的昆陽。張飛占領了這裏,一方面是“撈過界”,打到了原本袁紹與曹操預瓜分勢力範圍時、曹操許給袁紹的地盤上了。曹操當初跟袁紹簽鴻溝為界,可是說好了把潁川和汝南都給袁紹的。另一方面,也是讓袁紹軍骨鯁在喉,面臨戰略要地的丟失。

只不過這種“條約”肯定對劉備沒有約束力。所以劉備的突進,逼得袁紹也不得不加快進攻節奏,不能再和袁術玩“只擊尾,不攔頭不截腰”的驅趕占地戰術了。

為了防止更多的地盤落入劉備手裏,袁紹只能是全力搶地盤,不在乎多死點人。袁術軍被徹底合圍在南陽—潁川包圍線以北的部隊,也只能力戰迫降。

而昆陽周邊位置之所以重要、被袁紹重視,是因為葉縣和昆陽是長江—漢水流域與潁川—黃淮流域的分界線。

眾所周知,“南陽盆地”既然是個盆地,那四周一圈肯定是有山的。南陽西北與潁川、汝南接壤的山,名叫桐柏山,是連接北面秦嶺和東南面大別山的余脈。

南陽的葉縣、博望在桐柏山的西側,博望位於淯水沿岸,可以從淯水入漢水再入長江。

而潁川那邊的昆陽、定陵在桐柏山的東側,縣城在澧水岸邊,最後可以注入汝、潁,由鴻溝人工運河溝通黃淮。

所以說,這地方是華中地區,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斷開的關鍵點,雙方的水運後勤到了這兒之後就斷了,必須改走陸路。

而敵人如果敗退後撤時,把所有的船帶走,進攻一方是不可能把自己後方的船翻山運到新的河裏繼續使用的,這就得在敵占區重新另起爐灶大量造船確保後勤,就很容易被拖住陷入曠日持久的相持戰。

所以,豫州和荊州的天然邊界才會設置在這裏,這是長江和黃河水系在華中的天然分界線。

後世21世紀,固然是在河南方城縣挖了四十公裏的人工運河,實現“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把淯水和澧水打通了,把漢水中遊的水調往北方。但古代哪有那個施工能力,所以此後千年這都是華中的南北天然分界線。

也正因如此,劉秀和王莽要在這兒死戰,劉秀大勝之後快速推進王莽就沒了。

歷史上劉備初投劉表時,想趁著曹操和袁尚相持時從新野北伐許昌,才會在博望坡和葉縣與曹軍大戰,雖然最後北伐失敗了,但是退兵的時候設伏破了夏侯惇、於禁。

(注:演義和志的區別不用多說了吧,博望坡是劉備自己打的,諸葛亮還沒出來。這裏強調一個大家不太注意的點,那就是這一戰不是被曹操進攻,是劉備自己想趁袁曹相持北伐。

所以才會打到葉縣、再詐敗回博望破夏侯。戰前南陽地區早已是曹操的,張繡投降時就歸曹了,劉備那次北伐是打穿了整個南陽郡,但沒能打進潁川郡。否則要是偷襲許昌成功,他就跟劉秀昆陽之戰一樣了)

知道了這地方有多重要之後,張飛攻下了昆陽、定陵,自然會引來大量的袁紹軍趕到對面對峙、不再讓張飛從這個方向寸進一步。

張飛也得提防袁紹的部隊撕破目前的“一致對外討袁術”嘴臉,搞偷襲拿回昆陽葉縣等地,也要把大量的兵力和精力轉入防守,一時難以再親自督戰推進。

劉備袁紹雙方,都各自至少浪費了三五萬人的有生力量,在昆陽前線劍拔弩張對峙、瘋狂修築邊境工事。

眼看著討伐弑君之賊的分贓即將結束,雙方渾然就像米露兩國討伐元首到末期、已經開始為後續的冷戰布局考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