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賢弟辦事我放心

把劉備、關羽的事兒交代清楚之後,李素也不得不很快上路,跟徐榮回一趟遼東,把遼東那邊的工作交接徹底搞定。

要交接的不僅是民政,更重要的是人事安排。只有讓糜竺熟悉人事、強化威望,他才能長久坐鎮一方。

這個道理不僅劉備懂,皇帝也懂,所以盡管內心很想立刻把李素留下當京官,但是在盧植的勸說、以及蹇碩的拿錢吹風雙重夾擊下,靈帝還是選擇了讓李素的“護烏桓校尉”官職多放幾個月再撤換。

也就是說,劉備從中平五年九月開始,遼東太守的職務就已經去掉了,換成宗正少卿。而李素在遼東的一切行政職務可以一直保留到劉備查完案子。

到時候皇帝如果派劉備討張魯,那李素就以文職身份為使,入益州查問劉焉的近況。

誰讓李素這兩年表現出來的外交天賦太可怕了呢,以至於皇帝一想到“安撫遠人”這種任務,第一個就覺得李素最能勝任——

一紙書信能讓羌渠單於派兵勤王,又憑三寸不爛之舌說降丘力居,連跟青州賊烏蘇交戰的時候,那些原本名義上歸附烏蘇的賊酋都會莫名其妙反正重歸朝廷。

這三樁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外交勝利太可怕了,以至於皇帝但凡想要和平解決劉焉問題、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把劉焉的野心撲滅於未萌,那就肯定要用李素。何況李素還跟劉焉有點交情呢,在靈帝心中肯定覺得讓李素去安撫劉焉可以讓劉焉老實一點,既往不咎。

另外還得說句題外話,劉備雖然表現得放棄了地方上的根基,但他度遼將軍的頭銜倒是可以保持不變。

因為雜號將軍跟你的行政本職是沒關系的,好比孫堅滅了區星之後,就得到了破虜將軍。那他只要沒有新的將軍位、也沒有特地撤換他,就一直是破虜將軍。

後世劉備的左將軍頭銜,更是掛了幾十年,一直掛到他自稱漢中王。

“度遼將軍”這個名號之所以讓人覺得特殊,是因為名號裏有個“遼”字,顯得是跟地名結合的,但實際上你在外地一樣可以當度遼將軍。

……

九月二十一,雒陽東郊的旋門關。

劉備親自帶著幾個親隨,護送李素一直到成臯,接上了早就在成臯等候的徐榮,然後李素和徐榮自去遼東。

臨別之際,劉備親自開了一壇美酒,跟李素各斟三碗作別。

劉備還用說悄悄話的語氣吩咐:“賢弟,此回遼東,幕下諸文臣屬吏,誰能調動,誰要留在遼東,乃至曲軍侯以下諸武官去留,也都要仰賴賢弟處斷了。糜竺威望尚淺。

這徐都尉是朝廷派去的,又是祖籍遼東。全靠賢弟費心設計,讓糜竺能鎮得住徐榮才好。實在不穩,多留一些咱嫡系心腹的武官也無妨。”

劉備這番話,等於是把整個陣營的人事任命大權徹底交給李素了。除了關張趙是始終帶兵跟著劉備跑,其他人將來誰能“從龍”誰得留下,全看李素一句話的事兒。

這權柄,可比後來荀彧在曹操手下還要說了算,荀彧都沒法說讓誰跟曹操就跟曹操呢。

李素也推心置腹地低聲安慰:“兄盡管放心,依我之意,武官諸人,為穩妥之見,不如留太史子義在遼東。子義如今只是曲軍侯,朝廷不會在意他留下,也不怕他在軍權上架空徐榮。

我設法讓他在這幾個月裏再略微立些軍功,在徐榮到任遼東都尉後,子義再因功升為別部司馬,如此一來朝廷定然會以為子義是徐榮簡拔於行伍的典範,是徐榮的人。但實際上子義卻絕對聽命於糜子仲,如此必可保遼東絕對無虞。

且子義籍貫東萊,未來徐榮與子仲相處日久、若能確認徐榮並無野心已然收服。還可讓徐榮、子義分守遼東、東萊,隔海守望相助為掎角之勢。子義的老母之前已經安置於遼東沓氏。此番回去,我會關照子仲再好生在沓氏修建莊園、禮遇奉養子義老母,如此將來子義出鎮東萊也依然會聽命於子仲。”

所有人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劉備聽了心裏很踏實,都想不到還有什麽好關照的,最後只是拉著李素的手拍了拍:“賢弟辦事,我放心。”

……

告別劉備之後,李素終於有時間跟新同事徐榮認識一下。

其實之前以劉備禮賢下士的脾氣,他也是想要套套近乎的,但最後避於朝廷的猜忌,才沒有那麽做——徐榮是去接管劉備離任後遼東的兵權的,劉備跟他套近乎算怎麽回事?想拉徐榮下水麽?

徐榮是個身高將近八尺半的大漢,比張飛還高幾寸,只比關羽矮。考慮到他出身玄菟(沈陽),是典型的東北大漢,這種身材也還算正常。

只不過,經過近兩年注重體育鍛煉與營養搭配的李素,如今實際年齡剛要十七周歲,身高也才堪堪長到七尺,跟徐榮並馬而行還是有點壓抑的。徐榮站著起碼比李素高三十厘米,馬背上都能高出至少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