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安排得明明白白

給劉備和徐榮的調任敕命,很快就發了出去。

靈帝的旨意裏為了試探劉備,寫的是讓他立刻進京。

算算日子,信使快馬到青州大約是九月十三日,而劉備趕來京城的速度肯定比信使要慢,九月二十之前能到就不錯了。而且是只帶幾個親隨上任那種,兵馬一個人都不帶。

給旋門關都尉徐榮的敕命倒是快不少,十一日就能到,理論上徐榮十三日就能回京,然後就該跟著李素回遼東交接工作。

不過,司隸這邊交接關隘防務工作也需要時間,所以拖到九月二十左右問題也不大。

召回劉備的旨意發出之後,這幾天裏靈帝又心血來潮問過盧植該具體怎麽安排劉備的工作,盧植這才把後續的話徐徐安利給靈帝。

最終,靈帝覺得讓劉備查查張魯截殺漢使一案、弄清是否有宗室縱容的情形,似乎也不錯,就順水推舟答應了。

至此,李素跟盧植商議的前三步,基本上都實現了,只差將來正式調劉備任漢中太守、重新出京討賊了。

這是最後的臨門一腳,急不得的。但臨門之前的準備工作,卻也在李素的偷偷安排下,一步步轉化為了現實。

……

九月二十日,劉備抵京的日子,因為剛好趕上了朝議,劉備都趕不及跟李素私聊,幾乎是到了京城就入宮辦理手續、散朝後到畢圭苑面聖。

最終,朝廷集議一致通過,改任剛做了三個月遼東太守的劉備,為宗正少卿。大夥兒也都知道,劉備這個宗正副職是個過橋,就是特事特辦為了張魯逆案來的,所以也沒什麽人拿“劉備太年輕,資歷不足”反對。

而關於劉備離開之後,遼東的軍事該如何安排,朝中倒也有不少人吵得厲害,甚至是大將軍何進都在集議上對將領人事調動有些看法,但都被皇帝駁回了。

皇帝早就想好了派徐榮去當遼東都尉,根本沒打算跟任何人商量。

據說集議結束之後,何進回到府裏,也是無可奈何,跟一群心腹諸如袁紹、曹操還有別的校尉商議,覺得就此作罷不再跟皇帝爭了。

其他人都沒什麽反應,唯有袁紹臉色陰沉得可怕——事實上,之前諸邊將都養寇自重的時候,提醒皇帝劉虞、劉備也有割據嫌疑的那些讒言,有一小部分就是袁紹先給何進扇風的。

當然了,這裏也要給袁紹說句公道話,當時這麽提醒的絕對不止他一個,他只是大將軍府這邊的消息來源,而同時蹇碩和少府兵曹那邊也都有人說過跟袁紹差不多的擔憂。所以這些話語本身不能算陰險,也是公允地為朝廷著想。

只不過,袁紹下這個眼藥的動機,跟少府的兵曹尚書乃至蹇碩不一樣,袁紹是最近想好了天下大亂後萬一中樞站不住,就要占據全國最富庶的冀州作為根據地,所以下意識不想幽州有強鄰出現罷了。

然而,袁紹事實上並未對劉備造成影響,他這一次的小動作也未能為外人所知。這充其量只是袁家的一個備胎中的備胎,有棗沒棗打一杆,袁家人主要精力還是放在將來設法直接控制朝廷中樞上。

這只能怨在靈帝死前的最後半年多,何進說話都不太管用、蹇碩才管用。所以袁紹哪怕讓何進對他非常言聽計從,也暫時掀不起風浪。

袁紹真正的殺傷力,還得等蹇碩被誅、何進大權獨攬那段時間才能發揮出來。

……

劉備面聖並且正式拿到了新任命後,他才有時間跟李素私下裏見一面,聊聊李素的計劃——整個過程太倉促了,以至於劉備如今都還處在懵逼狀態呢。他完全是憑借著對朝廷的一腔忠誠,加上如今朝廷威望也還確實尚在,才這般“即使不理解也堅決執行”。

執行完之後,才有空聽聽李素的剖析,緩解一下內心懵逼。

當天晚上,李素登門來到宗正府邸,跟劉備連夜密談。

朝廷如今沒有大宗正,宗正的府邸也就暫時歸劉備這個少卿使用。

劉備置酒款待,稍微喝了兩杯便急不可耐抓著李素追問:“賢弟,這京中究竟發生了何事?為何一切如此緊急?”

李素:“兄勿驚擾,且聽我說來……”

李素便把他計劃中目前可以和劉備說的部分,都大致轉述了一遍。只不過比跟盧植說的時候,又多了對糜竺和徐榮的安排計劃。

劉備花了好久的時間消化,才大致明白自己該做些什麽。

對於張魯占漢中截殺天使的案子,劉備沒什麽頭緒,就問了李素一些關於抓證據方面的問題。

但對李素這種知道歷史結局的人而言,“查案”這類工作就太輕松了,因為李素等於可以直接報答案報出歷史上劉焉、張魯分別做過哪些壞事,倒果為因往前逆推還不容易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