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赴戰遼東

春風得意馬蹄疾。

被封都亭侯後,李素覺得自己歸程趕路的速度都飆起來了,不過六七日,就從雒陽飛奔回薊縣復命。

這一路上,李素每天趕路無事,也在警惕反省:自己為了立功,成為當世“知天命”學者中的翹楚,把殿興有福論的影響力也推到了極致。這樣的做法,會不會對歷史有什麽不良影響呢?

不過,這幾天琢磨下來,他發現自己也是多慮了。

殿興有福論又不是他發明的,後世明朝人本來就用過,最後封建制度還不是照樣滅亡了?所以說是否殿興有福,根本不會影響封建制度的最終終結。

更不會影響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到來。

因為真正的有志之士,是根本不會被“我自己會不會死,我能不能看到偉大事業成功的那一天”這種顧慮嚇住的,他們是有信仰前仆後繼的勇士。

想要活著看到勝利的人,本身就意志不堅定,瞻前顧後,那叫投機分子!

歷史一遍遍證明了,投機分子本來就不配有好下場。

所以,殿興有福無非是減緩了封建制度存續期間的改朝換代頻率、嚇住那些為了一姓榮華富貴而冒險投機的人。

更減少了本來就沒法改朝換代的狂妄野心家的“試錯”,讓戰亂總量減少——這世上90%的投機型反賊都是失敗告終的,但只要他們動了心,蠢蠢欲動發動了戰爭,就會造成無數百姓死傷。這些人自己死了白死,來拖了這麽多無辜的墊背。

李素讓華夏此後封建時代整體少打仗、所有人發動戰爭前多想一想,這有什麽不好?

至於政治制度的演變,李素覺得終他這一生,最多從漢幹到隋唐,也就是極限了——能繞過九品中正制這幾百年大分裂無信仰的歪路,就是極大的功德了。

至於科舉,肯定不可能在李素有生之年建設完善,那玩意兒受到的世家反撲反噬太大了,充其量打著“改良察舉制”的幌子,一點點摻沙子,一方面調整察舉科目,一方面調整察舉的監視手段,那就是極限了。

同時,李素也不是盲目信仰“晚的就是進步的”,他覺得察舉制相比科舉制也是有一定優點的,優點就要保留——後世科舉太注重公平,而犧牲了選才效率,科目設置太不合理了。而察舉制只要不舉孝廉,其他科目還是比較科學的。

走一步看一步吧,這輩子能幹到唐就不錯了,留給本朝的後人慢慢一代代幹到宋明。

而且得是一個“尚武的宋明”——宋明之所以沒法尚武,說到底就是五代十國把天命權威打崩了。那沒辦法,皇帝還得有,大家又知道“皇帝兵強馬壯者為之”,那只能崇文抑武了。要是還有漢朝皇帝那種天命穩定性,犯得著崇文抑武嗎?

反正李素是不會對富強民主和諧自由公平法治造成什麽阻力的。

……

正月二十三,李素還沒回到薊縣,就受到了劉虞的親自出城十裏迎接。

劉虞還帶著幽州官場的大部分心腹文武,連已經跟劉虞關系不太和睦的公孫瓚都來了,劉備陣營諸將就更加不可能缺席了。

李素老遠望見,連忙跟趙雲提前翻身下馬、拱手致意:“蒙使君禮遇,素幸不辱命。”

然後就是一番繁文縟節,大夥兒都知道了各自的封賞、又是一片互相互相恭喜客套。

“恭喜使君獲封薊侯,五千戶侯呐,實乃近年罕有。使君之功,摩天及地,真乃大漢棟梁、晴天巨擘。”

一眾文官,首先對劉虞諛詞如潮。

“行了行了,玄德年未屆三旬、伯雅明年方得及冠,這才是後生可畏。”劉虞被拍得有些膩味,就隨口嘉許下屬,轉移大夥兒注意。

其他人少不了對公孫瓚劉備李素又是一番恭維。

劉虞等大家折騰完了,這才換了一副嚴肅的表情:“既是朝廷任命已到,爾等也不可懈怠。明日便分別去右北平、遼東上任吧。

伯圭,到了右北平,好生防備鮮卑軻比能,玄德要擔任主攻張純殘黨的任務,北邊鮮卑人的壓力,你可要全部擔負起來,不可使鮮卑殘余與張純勾結。”

“是,末將領命,我自會主動出擊鮮卑,調動鮮卑各部前來救援、分張純臂助,只要使君別限制我劫殺鮮卑部眾即可。”公孫瓚不卑不亢挺硬氣地回了句,既算是答應了劉虞、也照顧了跟劉備的師兄弟感情,同時也表達了對劉虞軟弱的不滿。

劉虞當然知道公孫瓚的真實意思,但現在大敵當前,他也只好妥協一二:

“唉,事急從權吧,我就一條命令,鮮卑你有本事殺就殺吧,烏桓人已然漢化內附,你不可再挑起矛盾。尤其丘力居斬送素利首級、讓烏桓跟鮮卑徹底決裂,我絕不允許你在鮮卑未滅之前多惹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