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海晏(第4/5頁)

楚珩就是在這般時候來到鐘平侯府的,時隔一年有余,再進門,他沒有去鐘平侯燕居的書房或正院請安,而是到了會客的花廳裏等——聯想近日京中的那些傳言和猜測,這並不是個好兆頭。

但當鐘平侯派身邊長隨叫他去正院時,楚珩還是頷首放下茶盞,示意長隨帶路,這讓摸不清他來意的管家稍稍松了口氣。

正院裏,主母葉氏也在,楚珩進來朝鐘平侯略略彎身,淡聲說:“父親安好。”

鐘平侯輕輕點頭,一年多了,現在的他已經無比深刻地意識到眼前的人是楚珩,但更是漓山東君姬無月——而今,東君願不願意繼續做“楚珩”都還另說,他也耍不出什麽老子威風了。

“我今日過來,有事要和您說。”楚珩道。

鐘平侯忽然發覺自己有些緊張,生怕他說出……

“我不會更名換姓。”楚珩說。

漓山道牒籍冊上東君永遠都是姬無月,不會歸屬鐘離楚氏。但他行走世間,可以不摒棄“楚珩”這個用了二十余載、和他已經融為一體的名字。當年從眾多玉字裏取這個“珩”,有姬無訴樰的建言。

鐘平侯怔了一下才反應過來楚珩話中含義,提起的一口氣松了下來,只這麽短短幾息的功夫,手心竟出了一層薄汗。

楚珩繼續道:“還請您為我母親寫一封放妻書,我要起棺扶靈帶她回漓山。”

話音一落,堂上立刻靜住了,外面的蟬鳴鳥叫此起彼伏,半晌,葉氏先回過神來,楚珩口中的“母親”自然是姬無訴樰,她臉上有些訕訕的,但在東君這裏,她沒有當嫡母的面子。

鐘平侯皺緊了眉,下意識地就要說“不行”,話才剛到嘴邊,他又止住了。

——這是楚珩的“條件”,他沒有拒絕的資格。

楚珩抹著茶蓋,沒有再說話,

堂上又是一陣沉默,良久,鐘平侯緩慢地開口:“……待明年開春你妹妹出嫁後,就……依你說的辦吧。”

楚珩蹙了下眉,阿琰現還在東海歷練,外戰局勢雖已大優,但差不多再要兩個月才能收尾,待諸事畢要近年關了,漓山路遠,多有不便。

楚珩思忖片刻,頷首說好,放下茶盞站起身,淡聲又道:“父親不必擔心我食言。聽府裏舊人說,當年為我取名時,您問過我母親的意見。”

鐘平侯被他說破了心思,一時間有些掛不住臉面。

楚珩沒有在這多留,事情談完就起身去見楚歆,臨走前想起一事,頓住腳步道:“竹枝樓裏有個叫樂慶的小廝從前在這邊兒給我打掃過屋子,父親若是不介意,我把他帶去宣寧侯府看門吧。”

鐘平侯當然不會拒絕,連連答應了:“你既使喚習慣就帶去吧。”他看了一眼葉氏,“回頭讓你……咳,回頭讓人把身契送去。”

楚珩應下,剛要移步離開,鐘平侯忽然又叫住了他,頓了頓,有些欲言又止地開口:“你,你跟陛下……”

楚珩平靜地點了下頭:“嗯,我和他在一起。”

話落,他便走出去了,不必管鐘平侯是什麽想法,也沒人能阻止得了,大臣們不能,鐘平侯同樣。

宣寧侯府立起來了,臣工們都期待著東君能盡快搬進去,這樣自然而然地就和陛下拉開距離了,然後兩個人一個娶媳婦一個聘皇後,這樣大家都好了。

然而這種希冀在看見微服出宮的陛下和東君一起進了宣寧侯府的大門後,終於徹底破碎了,他們再也不能采取迂回委婉的對策了,必須先下手為強,將嚴重的事態搬到台面上,諫言這兩個人回頭是岸。

一時間,長寧大長公主府、清和長公主府和其他一眾宗親們的府邸,再加上鐘平侯府、漓山露園……總之凡是能在陛下和東君面前說上話的親屬長輩這裏,全都門庭若市,甚至還有人傳信給東都境主葉見微,請他們去勸勸兩個人。

但皆無功而返。

最後無法,宣政殿上,終於有人直接問了出來,陛下究竟是何打算。

淩燁並未回答,而是點了禮部尚書的名字,命其回去好好擬一擬,立大乘境為後該如何行典儀。

滿朝嘩然。

雖然百官們都有過此種猜測,但真到這時候,還是齊齊炸開了鍋。

可皇帝並不是在與他們商量,“眾卿若想說話,那就議一下東海戰事和太子三師、三孤的人選,否則便不必向朕開口了。”

一眾古板固執的臣子當即長跪直諫,但從頭跪到尾,直至散朝,皇帝都沒有回應,甚至還宣了天子影衛在旁看著,免得有人想不開了要撞柱,濺得一殿血難看,影衛還叫來了太醫在外候著,暈了就擡下去。

“朕意已決無可改。”

於這些臣子,偏那人是東君、是大乘境,“佞幸”二字如何與其沾邊,不說旁的,光是去年敬王謀反、今年東海外戰,東君屢屢在關鍵之時出手,穩了多少次戰局,罵都想不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