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忠武(第3/3頁)

真是被這倆人聯手賣了還幫著數錢呢。

蕭高旻扯了下嘴角,又道:“我今天和蘇朗說的那番話,不能只算是試探吧?父親願意幫陛下酬志?”

永安侯世子能從蘇朗的反應裏察覺皇帝的傾向,同樣的,他今日所言,蘇朗也會轉述給皇帝。

——代表了宜崇蕭氏的態度。

“嗯。”蕭溫琮點頭,輕描淡寫地道,“也不能算是幫,只是我不會反對罷了。”

蕭溫琮微微笑了一下,沉聲道:“蕭蕭,太祖皇後蕭明棠曾給蕭家留過一句箴言,取自《商君書》,曰:‘國弱民強,民強國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

蕭高旻聽言一凜,《商君書》是天下第一禁書,歷朝歷代,只有帝王和儲君才有資格細讀。

人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可宜崇蕭氏卻隨著大胤皇朝延綿至今,始終保持著九州第一世家的地位,從未有過低谷。背靠宜山書院固然是其中原因,而昭懿皇後給蕭家留下的這句告誡,才是宜崇蕭氏長盛不衰的密鑰。

國弱民強,民強國弱,“弱民”是帝王之術的要義,皇帝興科舉,就是在“弱民”,此“民”並非百姓庶人,而是世家貴族——將資源、土地、人才從世家門閥轉移到皇帝也就是國家手裏,統治方能穩固長久。

這是每一位皇帝都想做也必定會做的,科舉已經有了雛形,終結世家行卷,即便不是淩燁,也會是下一個。

當大勢如此的時候,逆勢而為就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常言道擒賊先擒王,在大胤皇朝,宜崇蕭氏作為第一世家,是世族內部天然的“賊王”。

“科舉這把刀雖然疼,但是落到蕭氏身上不過傷了點皮毛,算不得什麽,宜山書院是軍中第四系的培植地之一,蕭家從來不靠什麽科舉。”

“老世族想反對就反對,反正我蕭家不當那個‘賊王’。趁著書院慶典在即,我也回宜崇躲清靜。”蕭溫琮說,又問兒子道:“蕭蕭,你打算什麽時候回家?”

蕭高旻嘗了一口甜湯,懶懶地說:“後天。”

後天正月廿五,宣政殿大朝會,蕭侯得去,言下之意便是蕭侯愛怎麽走就怎麽走,反正世子不帶他。

“後天就走?”蕭溫琮有點失望,狐疑地觀察著自己的兒子,半晌說道:“蕭蕭,我怎麽感覺你這兩天情緒不太對啊?”

“嗯?”蕭高旻擡頭,“我怎麽了?”

“說不上來,反正以前可沒見你這樣,一天到晚做什麽都興致闌珊的。”蕭侯給自己也盛了一碗甜湯,隨口開了個玩笑道:“蕭蕭,你不會是喜歡上什麽姑娘了吧,但是人家沒看上你?不過也不應該啊……以你的條件,她要是嫁過來,可就是……”

蕭侯正兀自盤算著,對面的世子面色卻變了幾變,最後凝成了惱羞成怒,將手裏的勺子一扔,兇道:“喝你的甜湯吧!我明天就走!”

蕭溫琮慌忙接住那只綠釉荷葉勺——這可是一對兒,夫人送來的,摔壞了就是他的錯,兒子摔的也會算在他頭上——蕭侯盯著兒子氣鼓鼓的背影,喃喃道:“真不對啊……”

*

世子爺雖然嘴上說明天就走,到底還是被永安侯夫人留了一日,廿五方啟程,彼時葉書離已經離開了,也是世子早已知道的事。

然而有意料之中,便有意料之外。

去宜崇最便捷的一條水路,廣陵是其中必經之地。

這條路,葉書離祭他小師叔要走,蕭高旻回家也要走。

於是五日後,昌州水道廣陵碼頭,永安侯府一行人收拾妥當,請他們世子登船。蕭高旻剛踏進碼頭,就看見了一道熟悉的背影。

他一怔,緩緩走近,那個人也轉過身來,笑眼彎彎,懶洋洋地說——

“世子,別來無恙。”

--------------------

①“復辟之亂,內力不足必借外力。”引自《裂變》台詞,是在網上看到的,查了一下出處,不過不知道是不是最原始的。②本章劇情部分可以與“142章 虞疆”結合閱讀。柿子和蘇朗路上所言見上一章。劇情章比較長,因為想將相關的劇情點一次性寫完,也不知道寫清楚直白了沒有……③“忠武”可以算是臣子最好的謚號了,是個文武通謚,一般是文武全才。不過各朝各代謚法也不太一樣,本文裏忠武最好,沒有之一。④柿子和書離去宜崇的這一路,以及後來在宜山書院的種種,請先自行想象,番外見。下章回00子和花的主線,寫點歡快的,又要迫害花了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