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送茶水的時候, 李青文看到私塾的徐夫子正在跟李青勇說話,等到他結賬離開,李青文才找到李青勇問。

“是咱們鋪子的老主顧了,聽我哥他們說, 在西城時便時常光顧咱們, 今年又到這邊來了,還誇咱們東城新鋪子選的好, 寬敞……”李青勇這般說道。

想想私塾的夥食, 李青文旬假結束前也吃了一盆羊骨頭才離開。

本來他能吃更多的,但是怕吃多了上火, 故收斂了幾分。

出城的時候,李青文特意去尋之前那個官兵,但卻沒有看到,不知道是不是去治病了。

每次旬假, 李青文都是離開的最早,回去的最晚的,跟他這樣的學子有很多, 回去的路上,李青文就碰到不少喝醉的, 渾身胭脂味道, 在哪裏喝的酒不言而喻。

回到私塾,李青文看到花圃中不少人彎腰摘取花瓣,應該是要做花茶。

不光李青文,朱祖元也靠在窗前看那些幹活的人, 他有感而發, 順便吟詩一首。

幹活的裏面大都是附近的農戶, 因為有些不一樣的口音, 李青文特意去問有沒有並州的,他還沒忘記,自己答應鄉親們找他們的親人。

但是,這裏面沒有他要找的人,不過外郊的農戶告訴李青文,之前不少並州流民都聚到了碼頭那邊找活幹,在那裏可能尋的到人。

碼頭離這裏幾百裏,來來回回要好幾日,李青文這個節骨眼去不了,便讓人把信兒給三哥捎去,讓他找人去瞧一瞧。

進入七月,私塾的氣氛更緊張了,晚上不少學堂都掌燈,一直到天明。

李青文還是一樣的休息和學習,知道確切的考試的時間,讓頭腦黎明時便保持清醒,以此來更好的應對接下來的考試。

朝廷開科考試種類繁多,秀才科、明算科、明法科、明經科、進士科等等,參加進士科和明經科的讀書人占了八成以上,明經科最容易,因為大梁重進士,李青文就跟二哥一樣選擇考進士科。 (注:1)

鄉試和省試考的相差無幾,都是貼經、雜文,策問三場,貼經類似前世的填空,範圍是大經兩本《禮記》和《左傳》,中經一本《儀禮》,小經兩本《尚書》和《周易》,雜文有詩、賦、箴、銘、議、論等,策問五篇,針對國家的律法、政務等等提出問題並作答。(注:2)

貼經這門考試對於李青文來說是最簡單的,因為他早就把這些書背的滾瓜爛熟,策問的話,他從二哥的筆記中尋到了眉目,自擬了幾十個題目,做了上百份的應答,詩賦是短板,不是一年半載就能補上來的,對於這一科,不求文采斐然,只求工整,帶些韻味就夠了。

考前,李青文將學習的重點放在策問上,根據之前的三次鄉試,這個是非常重要的,畢竟朝廷選拔學生是要做官的,做官就涉及處理實務,策問便是考驗讀書人是否有治理之才。

第一次聽說考這些內容時,李青文就知道考試不像前世的高考,更像是考公。

李青卓一直替秦大伯和程大伯往邊城傳遞書信,每次秦林也都單獨寫給他,今年,李青文也收到了秦大伯的信。

信中鼓勵他好好讀書,另外將他們在州府遇到的種種事務和應對,簡單的同他講一講,每次都是厚厚的一疊,這個對於李青文做策問大有裨益。

畢竟他們是施政者,所有的決定和舉措都會影響一方百姓,更具有參考意義。

另外朱知府任期將滿,他們年前將回京城,如果有機會,會去邊城一趟。

私塾的南瓜還在長,李青宏種的先下來了,他在郊外租了幾畝地,專門種菜,平時一直有人照料著。

杜老頭往東城拉了十幾盆花,拉回來不少南瓜,他都沒回家,徑直來到雪音私塾。

李青文之前答應過他,下堂後,換了衣服去了私塾的廚房,做了鹹蛋黃焗南瓜、幹燒南瓜、南瓜蒸肉、紅糖南瓜圓子、南瓜紅棗發糕、南瓜餅、南瓜湯……

因為有人幫忙,李青文花了一個多時辰做了個南瓜宴,拉來的南瓜一個沒剩下。

杜老頭一邊說著好吃一邊嘆氣後悔,真該先回家一趟,哪怕留下幾個也成啊,這下好了,全軍覆沒。

孫振望問他有完沒完,許諾以後還他幾個,杜老頭才砸麽嘴停下來。

桌上其他人可都高興的很,清新微甜的新鮮好東西,可口的很,這樣的天氣吃起來一點都不膩。

這一頓飯,除了杜老頭以外,都是私塾的人,不過大都是夫子,只有李青文一個學生,所以吃到最後,諸位夫子都問李青文準備的如何,這次考試有幾成把握……

李青文心裏叫苦不叠,面上還得一派敬重,後來還是老杜頭開口,說他受累了,趕緊去歇歇,李青文這才安然離開。

考試前十天,李青文去了月北私塾,分別聽了國子監出來的幾個夫子講的課,過來旁聽的人很多,原本在屋裏,後來不管是夫子還是學生都出來了,一圈一圈的圍了好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