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第2/2頁)

李青文讓蘇元寶坐在桌子上,自己用毛筆在白紙上畫了一個簡單的地圖,“這是京城,這是邊城,我們坐車到海邊,坐船往北走,到了這快,下船,換成爬犁,再往北走,走走走,走到這裏,就到家了。”

李青文在邊城和京城各畫一個點,表明兩個地方相距甚遠。

蘇元寶卻不這樣覺得,他認為都在一張紙上,能看到的到,不遠呐。

李青文沒法跟他說地圖比例的事情,只說路上可能有危險,他太小了,等以後再長大些,就帶他去玩。

沒忍住,李青文說了邊城那邊各種好玩的,蘇元寶緊緊地捉住他的袖子,帶著哭腔道:“我要去捉泥鰍,我要睡松鼠的家……”

蘇大忠苦著臉看李青文,他覺得這樣勸下去,可能適得其反,他溫聲跟蘇元寶道:“李家哥哥以後會經常來京城看小少爺……”

李青文想跟他說騙小孩子不好,但看到蘇元寶淚水漣漣的模樣,終是沒開口說不。

小孩子哭的快,好的也快,蘇元寶不想李青文走的事情了,讓他給自己畫畫,李青文哪裏會畫畫,就用筆簡單的勾勒前世那些簡單的表情圖——彎著兩道眉毛的高興,眼睛和嘴巴一條直線的郁悶,還有開心的大嘴巴之類的。

就這麽幾筆的玩意,蘇元寶就盯著看個不停,李青文趁機跟大哥對了一下冊子,看看有啥還沒有買。

他們還沒說完,李青卓把兩個箱子的書也裝好了,李青文掃了一眼,嗓子發緊,咽了咽口水,道:“二、二哥,是不是有點多……”

“不多。”李青卓道:“朝廷的科考可能要重開,所有有才能的人都有施展的機會,仔兒,不要錯過這麽好的機會。”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是所有普通百姓夢寐以求的。

李青文不敢在二哥面前說一個“不”字,鄭重的點頭,“二哥,我回去一定好好看書。”

李青文又問了過陣子的恩科考試,李青卓應著,卻沒有跟弟弟說,恩科考試是先皇在位期間的政令,如今新帝登基,傳聞可能會有變動。

臨近大考卻傳出這樣的事情來,只能說空穴來風。

回家的東西收拾好,接下來的話都是對李青宏和李青久他們留在京城這些人說的,告訴他們忙不過來就招人做工,不要怕花錢,寧願少掙錢也不要糊弄人什麽的。

說到招人,方氏就忍不住了,她道:“我們洪州老家有不少家裏人都沒甚事情做,少人,我喊他們來京城,我家幾個哥嫂的子女都勤快老實,來做事不要工錢,見見世面就成。”

她這樣說不單是讓侄子侄女們見世面,而是想償還李家對他們的幫助,工錢準備自己私下裏補貼。

一想到那兩萬多兩銀子,方氏腦袋裏像是煮了一鍋水,全是熱氣,要是不做點啥,她就得憋壞了。

為了能出把子力,方氏不遺余力的數著各種好處,“咱們這羊蠍子是秘方,找外人來幹活,被偷學了去可不好,我們老家的人都是知靠的,臟活累活不怕,不用提防也不會泄密……”

李青宏知道她的心意,但洪州離京城也不近,大老遠的讓人過來幹活,有些不便利。

方氏把他拉到旁邊的屋子仔細說,李青文聽著蘇元寶的呼呼聲,也有點困意,但他還努力掙紮著跟李青卓說話,不知道下次多久才能見到二哥,能多說幾句就多說幾句。

李青卓放輕放緩了聲音,很快,李青文就和蘇元寶滾到了床裏睡了起來。

李青文在醒來時,屋子是黑的,聽到大哥、二哥和三哥在低聲說話,說的最多的竟然是想讓他好好讀書。

李青文聽著,卻沒有出聲,他想,讀書和賺錢可能並不相沖,也許他該平心靜氣的想一想,什麽到底是他最想要的,不該讓家裏人一直這麽操心費神。

除了李青卓他們幾個,方氏也是一夜沒睡,經過了這麽多波折,終於要去邊城了。

因為要離開,今天哪裏都和平時不一樣,大家的臉上也是既有回家的高興,也有離開的舍不得。留在京城的幾個人也一樣,他們從前都沒在外頭吃過幾頓飯食,如今要經營這麽大的食肆,心情可想而知。

不管每個人心裏頭如何作想,周家的馬車到巷子時,不敢耽誤時辰,連忙把東西搬上去,一群人哄哄的往外走。

有離開的,也有送行的。

再遠的路也有盡頭,到城門時,所有人停住腳步,相互叮囑。

李青文的前胸和後背都被蘇元寶給哭濕了,李青文心裏也頗不是個滋味,倒是小孩自己勸自己,“哥、哥,很快,嗝、嗝……就會來找我了……”

帶著太多的不舍,車隊駛離了城門。

有散才有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