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再加一把火,商稅

一系列政策頒布之後,立即引起了士紳、地主階層的動蕩。

懾於陸續進入各省的軍隊,士紳地主不敢正面抵抗,只得想出各種辦法抵制,比如賣田。

乾清宮中,朱慈烺啪的一拍龍案:“早不賣晚不賣,偏偏這個時候賣起田來了,這一個個士紳都該殺!”

按照朝廷的制度,田地在買賣期間是不用交稅的,必須等交易完了才能從田主那追稅。

各省之地在新政下達後,立時掀起了一陣賣田潮,數日之內各州府賣田的,衙門前每天都排著長長的隊伍,就好比後世某手機出新系列,很多人連夜排隊購買。

辦理土地買賣的手續本就繁雜,加上當地衙門官吏不多,那麽多交易肯定無法在段時間內處理掉,士紳、地主們就是鉆了這個空子,也是向朝廷表明抵制新政的決心。

朱慈烺對戶部尚書張國維道:“以南京戶部的名義向江南各省發出通告,為防止有人惡意頻繁交易土地,即日起,畝價超過三兩銀子的土地,征收三倍交易稅!”

朝廷的制度不能說改就改,但是可以新增啊,一畝地的交易稅是五分三厘,你有錢盡快來回買賣交易。

張國維道:“殿下,一畝地三兩銀子的底線會不會太少了?有些地方良田的價格已經達到了十幾兩了……”

朱慈烺擺手道:“話不能這麽說,常州府無錫縣的土地不過一二兩,這還是地處江南太湖邊的良田,本宮以三兩為線已經很良心了。”

良心?無錫這兩年是遭了天災啊!往日年景怎麽也得賣個十兩銀子一畝。

張國維一陣無語,只聽皇太子又道:“即日起,各地主和富農可以向官府出售土地,免交易稅,土地價格就以每畝二兩吧。”

張國維不知道皇太子為什麽要花錢收地,現在各地受災的情況很嚴重,產量不足的農戶早就想賣地了,地主們都不想買,官府花錢去收?再說哪來這麽多銀子?

現在大明的軍屯和官田數量大概占全國耕地的四成,這些土地都是朝廷的,只是大多已經被官紳勾結侵占了,日後想收回來也不難。

只是那些私田不好處置,朱慈烺想想土地國有化,除了抄家犯事的士紳、地主,其他地也不能明搶,只能靠官府低價購買。

現在正值天災嚴重之時,灌溉能力不足的田地很容易造成產量不足,大多百姓只得放棄耕地。

長江以北的地好收,經過多年戰亂,土地價格更是低的可怕,許多土地都無人耕種荒廢了,加上天災,百姓地主逃跑,大片土地成了無主之地。

朱慈烺計劃將土地回收,以政府名義組織百姓進行統一開墾灌溉,再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分配土地,讓大明渡過小冰河時期帶來的天災。

不過這項工程浩大,起碼需要數年乃至十幾年才能真正完成,還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至於購買土地的銀錢,則是慢慢從各項收稅上填補,大明有耕地數億畝,加上士紳地主們大量的隱田,按照攤丁入畝進行收稅,只要完成的好,每年可以收幾千萬兩銀子。

加上往後征稅的商稅、鹽稅、開放沿海貿易的關稅,以及抄家所得的銀錢,想要完成不是不可能的。

總之朱慈烺現在很缺錢,還需要加大撈錢的力度,現在邁出的僅僅是第一步,他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就此罷手的,因為當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在私有制的土地買賣下,土地兼並是不可避免的,土地兼並嚴重就意味著改朝換代。

當然了,國有制的土地模式,以承包、租用形式授予使用權,不算是解決了土地兼並問題,本質是從很多個地主變成了一個地主,行成絕對壟斷。

但這種壟斷目前來說肯定比目前嚴重的土地兼並好處大的多,但凡一個皇帝能給百姓一口維持生存的基本食物,給他們更好生活的一線希望,都不會有造反的,哪怕有,也是野心家小範圍的煽動蠱惑,無法形成燎原之勢。

攤丁入畝的政策還需要時間去完成,朱慈烺思考良久,決定邁出第二步,收取商稅!

在宋朝和晚清時期,商稅一直占據著國家財政收入的七成以上,而明朝自宣德到萬歷年間,商稅比例只占了財政收入的百分之五,崇禎年間直接不收了。

宋代天禧年間的專賣和商稅總額為兩千一百萬兩,而明朝宣德年間的總和為二百萬兩,其中還包括了一百二十五萬兩的鹽稅,單論商稅差距更大。

無論是鹽、酒、茶的專賣,還是商稅,兩個朝代都存在巨大的差距,當然了,並非是明朝商業不如宋朝,而是稅率太低,也不重視商稅。

宋朝的酒價遠高於明朝,酒價一斤20文,而明朝只有一斤5文,這還只是兩者前期的酒價,差異還不明顯。到了中後期,宋朝的酒價超過100文/斤,是明朝的10倍。(宋、明兩朝“斤”的差異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