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六部、軍隊大調整

南京紫禁城乾清宮中,朱慈烺正看著坤興公主發來的信件。

信中道:“皇兄,這題到底怎麽解答啊,能悄悄告訴我嗎?我在蘋果樹下呆了幾天也沒想出呢,我問了三兒的老師方以智,他告訴我說是地球中存在一種力量吸引萬物,不知是真是假的……”

朱慈烺笑了笑,這位皇妹腦子很聰明,從小就喜歡聽自己講科學之類的問題,現在她能這麽執著的探索問題,很好,沒有白白浪費自己的教導。

朱慈烺寫了一封回信,又對吳忠道:“去皇家科學院復印一套科學文獻給公主送去,還有本宮近日令工匠打造的魔方,也送幾套過去。”

朱慈烺伸了個懶腰,心中感嘆,大明皇室之前出了個王爺科學家,將來會不會出現個公主科學家呢?很期待啊!

大明的藩王在人們心目中一直都是蛀蟲一般的角色,然而這二百年來,倒是出現過幾個科學人才。

首先是太祖朱元璋的第五子朱橚[sù],也是第一代周王,喜歡詩詞和醫藥,在詩詞方面,朱橚成就一般,但在醫藥方面,朱橚卻成就驚人,後世李時珍的劃時代巨著《本草綱目》,就有很多內容來自於朱橚的研究成果。

朱橚成就最突出的一本著作是《救荒本草》,如果說朱橚其他著作,更多是整理前人成就的話,那麽《救荒本草》就開拓了新領域,共記述植物414種,其中近三分之二是以前的本草書中所沒有記載過的。

還有一個王爺,名叫朱載堉,是朱元璋的九世孫,鄭王一系的世子,親爹死後為了作為世子的朱載堉本該繼承王位,他卻七疏讓國,辭爵歸裏,潛心著書。

朱載堉最傑出的貢獻就是創立了“新法密率”,即十二平均律,十二平均律是現在全世界音樂界應用最普遍的一種律制,西方把它作為“標準律制”。

朱載堉被譽為“鋼琴理論的鼻祖”,中外學者尊崇他為“東方文藝復興式的聖人”。

明朝的這兩位王爺,在國內無人知曉,卻被西方公認為世界級科學家,真是一種諷刺啊。

朱慈烺稍作休息,一名錦衣衛悄然而來,將吏部大堂的事仔細的匯報了一遍。

朱慈烺聽著錦衣衛的訴說,不禁眉頭大皺,文官這種擺資歷、求關照抱團的作風已有上百年,科舉勢力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排定秩序,形成具有強大力量的文官集團。

朱慈烺深刻意識到,想要徹底改變這種情況,光是改革科舉考君子六藝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從根本上從解決這個問題。

“教育改革迫在眉睫,該花錢還得花錢啊!”

朱慈烺感嘆一聲,繼續埋頭寫著文案,對江南官員職位進行最後的調整。

經過確認,戶部尚書由應天巡撫張國維擔任,掌管江南數省的田地、戶籍、俸餉諸事。

朱慈烺將稅收權限從戶部單獨拿出成立稅務部,總管江南各省全部稅收,包括軍屯和民屯的糧食收存,所有稅收只能由稅務部收取,由程國祥任稅務部尚書。

在以往,除了戶部能收稅,工部和兵部都有收稅權,名義上叫“竹木抽分”,到了地方上收稅的部門更是多到無法想象,連武將都能找個由頭收稅,這一茬一茬的收稅,尋常百姓誰能扛得住?

吏部尚書由楊廷麟擔任,負責江南各省官員三年一度的京察考功,原本南京吏部的京察制度是六年一考,北京吏部無權幹涉。

朱慈烺將京察改為三年一次,並實行考成法和末尾淘汰制,考核工作實效,提高官員辦事效率。

刑部尚書由原軍法部顧威擔任,負責南京諸司、公侯伯府、天武軍等各軍的刑名。

兵部改稱軍機部,除了原本的孫應元、黃得功、周遇吉、楊禦蕃四人,朱慈烺又將曹變蛟、高邦、李少遊三人加了進去,形成制衡。

禮部尚書依然由朱繼柞擔任,掌管禮樂、宗教、民族及外交之政,原詹事府少詹事楊士聰任正三品禮部左侍郎。

朱繼柞居官清正,秉筆直書,歷史上的名聲極好,這位置非他莫屬了。

工部尚書的人選也沒動,還是熊明遇,朱慈烺命他在江南數省建造學校萬余座,明年開春前必須完工。

朱慈烺將學校一塊從禮部單獨拿出,成立教化部,由李巖任尚書,冒襄和黃宗羲任主事輔助。

冒襄和黃宗羲都上岸了,冒襄識相靈活,還有才能,黃宗羲的教育思想比較先進,而且他們都是復社成員。

復社在江南的影響力極大,歷史上抗清報國的人才也不少,朱慈烺任用他們二人,變相的拉攏復社年輕骨幹,讓其不鬧事,發揮各自的才能,也是為了分化復社。

朱慈烺將聚賢樓招募的士人經過篩選移到翰林院,充當內閣顧問;將皇明軍校遷到了南京,仍隸屬軍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