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六部、軍隊大調整(第2/2頁)

都察院左都禦史由李邦華擔任,主管官員的法紀監督,配合吏部的京察和考成法,其他所有職能全部收回。

南京守備和鎮守太監一職沒有變動,繼續由魏國公和韓贊周擔任,由於南京兵部變成了軍機部,他們二人早已被架空了,除了能指揮得動南京京營這萬把人,江南各地的駐軍已跟他們沒關系了。

朱慈烺任命邱致中為鳳陽鎮守太監,鎮守太監所有權利全部收回,只負責掌管江北的軍工廠和鐵廠。

因史可法嶽父去世,回家守制,漕運總督一職由撫寧侯朱國弼接任,朱慈烺暫時沒有動他,任命朱大典為南直隸巡撫,順道監督漕運。

原來的軍屯部由趙景麟主管,負責操練各地屯田兵,軍屯部的人不能入軍機部,這是朱慈烺定下的規矩,避免練兵權和調兵權重合。

後勤部由太監盧九德主管,盧九德作為勇衛營的老人,多次隨軍作戰,又深知兵法韜略,掌管後勤問題不大。

所有涉及到軍隊的部門,沒有一個文官擔任一把手,全由武將掌管,朱慈烺也不打算將來在軍機部安插文人,準備來個文武分治。

對外作戰,皇帝和內閣決定打不打,指定了作戰任務後,至於怎麽打,是軍機部一眾將軍和參謀需要商量的事,文臣不得幹預。

以文治國,以武安邦,術業有專攻,文武兩班只需對皇帝負責即可,避免重蹈戚繼光的悲劇,一代名將被文官的黨爭拖下水。

朱慈烺寧願在自己百年後,大明的武將集團坐大,走對外擴張道路,也不願文官一味的守成,不思進取。

當然了,這些都是後話,他一天沒死,下面的人就翻不了什麽大浪,未來大明具體如何平衡文武還需要時間來驗證,慢慢的改進。

最後,朱慈烺對軍隊進行再次擴編,目前南直隸和湖廣兩省共有屯田兵近二十萬,這些屯田兵從兩三年前就分田操練,如今已經有了規模,火器配備率達到五成。

朱慈烺經過深思熟慮後,將十萬天武軍和二十萬屯田兵劃分為七大軍,分別為天武軍、龍武軍、神武軍、靖武軍、定武軍、安武軍、天雄軍。

天武軍:朱慈烺的嫡系部隊,都是身經百戰的精銳,裝備著最精良的武器,如今是大明乃至整個東亞最為精銳的部隊,沒有之一,由孫應元統領,駐守南直隸。

龍武軍:完全由騎兵組成的機動力量,右天武軍三萬騎兵獨立成軍,與八旗軍多次血戰,用鮮血向所有人證明他們的強悍,由曹變蛟統領。

神武軍:由天武軍重炮旅獨立成軍,是大明頂尖科技的結晶,擁有紅夷大炮上千門,國之重器。

靖武軍:人馬五萬,由黃得功在湖廣操練的人馬組成,調駐浙江,鎮壓反抗新政的地主、士紳。

定武軍:人馬五萬,由周遇吉統帥,接黃得功的班,駐守湖廣。

安武軍:人馬五萬,由楊禦蕃統帥的兩萬安武軍擴編,調駐江西。

天雄軍:人馬五萬,由盧象升的天雄軍余部擴編,現任統帥盧象坤,調駐兩廣。

七大軍在募兵、操練、軍令等方面,皆按照天武軍的軍制模式進行整編。

十月中旬,七大軍完成整編,朱慈烺正式向江南各省下達政令:廢除人頭稅,廢除官員、地主免稅的特權,全面清查各省隱田,實行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新政。

人頭稅也叫丁銀,就是一家有多少人就收多少稅,而不是看你家中有多少地才收多少稅,這樣導致了少地、無地、無收入的百姓困苦不堪,士紳地主們卻很滋潤。

攤丁入畝把丁稅平均攤入田賦中,征收統一的地丁銀,不再以人為對象征收丁稅,地方各省州縣,查清各處地畝多少,按畝均攤稅賦。

攤丁入畝之前必須要廢除官員和地主免稅的特權,否則還是無法從大戶那收上來銀子。

同時朱慈烺放松對戶籍的控制,農民和手工業者從而可以自由遷徙,出賣勞動力;

說白了,朱慈烺就是搶了雍正的生意,這些政策雖然不是最好的,也有不少弊端,但用在此時卻是最恰當不過的,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

政令下達後,朱慈烺嚴令各部人馬,只要有公然抗拒新政,反對攤丁入畝的,一律殺殺殺!殺完了再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