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番外之草裏珠

養心殿內燈火通明,景隆帝與一應內閣輔臣正在議事,藍喜悄無聲息進來,附耳稟道:“豫王殿下奉召前來,正在殿外候旨。”

景隆帝頷首:“讓他進來。”

豫王本來正陪著兒子和兒子的幹爹在東市上看雜耍,突然被召進宮,憋了一肚子火,並懷疑皇帝派人盯梢自己,是出於嫉妒心故意攪局。

沒想入了殿,看見一眾正襟危坐的閣臣,他不禁怔了一下。

皇帝沒與他多寒暄,直截了當地道:“來了,坐。”

豫王行禮後落座,便聽皇帝說:“此番傳你來,是有件未決之事,想聽聽你的意見。”

藍喜送過來幾頁紙,豫王一見紙頁卷起來的痕跡,便意識到這是軍中密報,神色也變得嚴肅起來。他展開密報仔細看完,皺眉問:“大同衛都指揮使耿樂死了?什麽時候的事?”

閣臣焦陽答:“三日前。消息剛剛傳至朝廷。”

在三個月前,就是去歲年尾的時候,韃靼進犯大同。

韃靼太師脫火台親自領兵,埋伏精銳於大蟲嶺,又以一百多騎老弱士兵作誘餌,引誘大同總兵林樾出城。此役,總兵林樾與副總兵中伏戰死,全軍潰敗。

此事在朝堂上引發了不小的震動,豫王也知道。他表面上滿不在乎,夜裏懷著滿腔怨憤,用長槊將演武場的青石地面切出一道深深的裂隙——若是自己還鎮守邊陲,絕不會讓大同遭此輕敵之敗!

脫火台縱兵殺人掠畜,所幸大軍行到雁門關前,被大同衛都指揮使耿樂率軍擊潰,最終退回北漠去了。

朝廷向大同派駐了新的總兵與副總兵,因為二將尚需熟悉當地軍務,故而讓耿樂繼續掌軍事決議權一段時間。

結果耿樂得意忘形,仗著軍功在身,遲遲不將權力交接給新任總兵,導致與兩位總兵生出嫌隙。在一次激烈的沖突之後,耿樂被新任總兵失手誤殺。

如此堪稱烏龍的事件,導致大同兩位高級將領一個死於自家人之手,另一個也吃了軍法,被降級遷貶。

這下好了,朝廷又不得不再調派一位新總兵與一位衛都指揮使去鎮守大同。且因為邊塵浮動,此次任命必須慎之又慎,兵部、吏部與內閣意見不一,所以至今還沒能定下人選。

景隆帝面對臣子們呈上來的擬任名單,上面候選將領們的名字有一些眼熟,有些則陌生得很。但就算眼熟的,也很難判斷每個人綜合能力的高下,以及哪個更適合鎮守大同。

畢竟人非完人,能力各有長短,倘若短處正應在了大同處,豈不又是一個耿樂。

皇帝正躊躇著,忽然想起了豫王。

豫王曾鎮守大同,對當地軍務極為熟悉,而這些候選的將領多是有戍邊經驗的老將,也許他這個四弟能看出些門道來。

——只不知對方肯不肯出力,還是會因此觸動心結,又要說些皮裏陽秋的話,負氣而走。

皇帝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召來了豫王。

豫王,朕知你精通兵法,熟知軍事……

皇帝心底忽然一動,轉瞬拋去套路化的說辭,開口道:“老四,大同需要一位攻守兼備的總兵,你給挑挑,幫忙把把關。”

閣臣們聞言變色——

原以為召豫王來只是問個建議,卻不想竟出此言,簡直是將決策權主動遞過去了一般,依著皇帝的性情,實令人驚詫不已!

……莫非仍忌憚豫王曾經的軍中身份,故意出言試探?

果然,豫王露出慵懶而涼薄的笑意,把名單往桌面一丟:“反正說了也做不得數,臣弟何必浪費唇舌,皇兄自行定奪便是。”

皇帝沉靜地看著他,喚了聲:“槿城。”

豫王斂笑,目光含著挑釁:“若真要說,那麽臣弟舉薦一人,皇兄敢不敢用?”

皇帝似乎知道他話中之意,語氣仍是淡淡:“朝中諸將,你盡管舉薦最合適的——只除了一人。”

你自己。

豫王十分不遜地“嗤”了一聲,從手邊的果盤中揀了顆蜜餞,往桌面一丟。

蜜餞骨碌碌滾動,最後停在名單上,正巧把名字遮掉一個。豫王撫掌道:“天意,就是這位仁兄了!叫……”他吹了一下黏在紙頁上的糖霜,“李子仰!這便是臣弟舉薦的人選,皇兄方才金口玉言,還作不作數?”

皇帝面不改色,兩旁閣臣們卻坐不住了,就連公認好脾氣的“稀泥閣老”謝時燕都忍不住搖頭嘆息。

焦陽為人固執且大嗓門,霍然起身,駁斥道:“軍國大事,豫王殿下怎可如此兒戲!”又轉而向皇帝拱手,“豫王公然戲弄陛下與臣等,看似離譜,實則是為泄心中怨恨,陛下不可一再寬宥,當治其藐視君主之罪!”

閣臣王千禾與他交好,兩人素來統一戰線,知道焦陽未必像表現出的這般義憤填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