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勿立風口浪尖(第2/3頁)

“瓦剌或許曾經與大銘有過戰爭,可是時移世易,眼下的局面是韃靼對我們犯關叩邊、燒殺搶掠,那麽我們就必須聯盟一切能聯盟的力量,先把韃靼打趴了、打服了,打到元氣大傷。

“至於將來,瓦剌會不會成為另一個韃靼,誰也不敢斷言。但如若真有那一日,我蘇晏還能站在朝堂之上,也同樣會把瓦剌也給打趴了,打服了!

“這一點,皇爺看得比誰都清楚。如今他欲封瓦剌首領為王,扶持對方的勢力。再過些年,等瓦剌興起、韃靼勢弱了,說不定又要封韃靼首領、或者其他什麽部落的首領為王,以此制衡北漠。

“天下之勢,此消彼長,分分合合,哪有什麽永恒不變的關系?這不是朝令夕改,更不是首鼠兩端,而是帝王的智慧。”

霍惇愣怔了,帶著些茫然之色,喃喃道:“為何不將他們一網打盡,如成祖皇帝消滅北成一般……”

蘇晏笑了:“衛、霍封狼居胥;竇、耿勒石燕然;大唐曾滅東突厥,活捉頡利可汗。然而呢?草原部落就此消亡了麽?他們是不會被一網打盡的。民族是火種,在嚴霜下藏於炭,在風起時燎原。

“至於嚴城雪,對他的遭遇,我個人深表同情。但一碼事歸一碼事,他不能因為家人被暴徒殺害,就去無差別報復對方無辜的同族人,或者非同族人。

“如果時勢把國家推上戰場,每個人都沒得選擇,必須為國而戰,那麽敵方再無辜也得下手。但眼下還沒到那個地步,我不準你們為了一己之私,為了‘除之而後快’的泄憤,而攪亂皇爺辛苦布的局,損害國家利益。否則就算再不忍心,我也必須將你二人頭顱懸掛在轅門之上!”

霍惇向後跪坐在地面上,久久沒有言語。

最後他重重磕了個頭,哀求道:“請準許末將去禁室探望嚴寺卿,與他說說話。末將會盡力開導他。”

蘇晏頷首:“你去吧。情乃人之天性,我禁不了,也不想禁。”

霍惇行禮告退。

荊紅追抱劍站在蘇晏身後,臉色冷肅,仿佛字字句句聽得認真,又仿佛全程魂遊天外。

蘇晏回頭見他這副門神模樣,忍不住輕哂:“方才我說得哪裏不對?還望荊紅大俠不吝賜教。”

“唔?唔。”荊紅追眨眼說,“大人口幹不幹?要不要先喝杯菊花茶,再吃晚飯?”

-

八月二十二,由騰驤左衛指揮使龍泉所率領的五千錦衣衛人馬,已急行至靈州。

龍泉在半路就接到京城中飛鴿傳來的聖諭,說蘇禦史已經找到,眼下正在靈州,命他們直接前往靈州,聽候蘇晏差遣。至於所需糧草,已由皇帝親自責成戶部調度。

皇帝在給蘇晏的密旨中寫道:萬事開頭難,清河新接手地方政務,想要大刀闊斧改革,必然得罪當地權貴,觸動一張張利益網。朕既然授命於你,讓你做朕手中之劍,便不會只任你一人披荊斬棘。這五千錦衣衛,均是精銳人馬,其中半數,在十多年前曾隨朕北征,是戰火洗禮過的勇士。如今借你,不僅為壯聲勢和防身,更為了在關鍵時刻能以力破巧,事半功倍。

末了一句是:“秋月寒江,見之如見卿。北關漸冷,切切保重,勿立於風口浪尖。”

蘇晏將密旨反復讀了幾遍,連書寫時筆毫誤觸紙頁的、針尖大小的墨點,也當做作品細細欣賞,最後感佩萬分:皇帝對他的信任與厚愛,真可謂無以復加。雖說明君用人不疑,但似這般連親衛與舊部都能借用的信重,叫他何以為報!唯有鞠躬盡瘁,早日清平一方了。

他花了整整一天時間,給皇帝寫了封十幾頁的長奏折,詳細分析陜西馬政廢弛的諸多原因,點明當地官吏瀆職、豪紳橫霸、邊軍牟利等諸般弊病,最後提出了八條改革方案。

-

紫禁城,奉天殿。

今日皇帝並未禦門聽政,而是選擇在殿內小朝。六部大臣列隊丹墀兩側,景隆帝高居龍椅,左下側坐著陪同議政的太子朱賀霖。

一名聲音清亮的內侍,正在高聲誦讀監察禦史蘇晏從陜西遞送來的奏折。

“其一,慎擇卿寺官員,罷黜不職,薦舉賢能。”

提請罷免苑馬寺卿李融為首的二十八名不稱職官員。視其情節輕重,有的發送回京、另行任用;有的免職放回,冠帶閑住。

提請擢升十二名素有才幹、剛正不阿的中低階官員,升任主官。

提請將經驗豐富的山西行太仆寺卿袁琰,調任為陜西行太仆寺卿,頂替原寺卿嚴城雪。

提請吏部增派官員十六名,分別入駐兩寺、茶馬司、鹽課司,填補罷黜後的空缺。

提請提高兩寺官員待遇,按官階增加月俸,其他衙門當以體統相待,不許與之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