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99章 仁傑不死,天下不安(第2/2頁)

對於這樣的奸邪行徑,朝廷自然不會姑息,褫奪一切官身授給,並發有司加以嚴懲。同時,也將這一處決對外公布,希望能夠將輿情進行震懾。

但這樣一個應對,自然不能讓公眾滿意,主持銓選的高官仍然在位,誰知道這一結果是不是司刑官員趨炎附勢的誣蔑?

退一步講,就算這案情是真的,朝廷銓選竟然選出如此奸邪卑鄙之流,莫非雲集都畿的落第之人連這樣的邪才都不如?這樣的銓選,又有什麽公正性可言?

朝廷這一舉動,使得神都輿情更加沸騰,乃至於叫喊的口號也令人為之心驚,甚至有人當街叫喊:“諸武雖除,朝情未靖。仁傑不死,天下不安!”

神都革命以來,狄仁傑久持國務,又是今次銓選的主持者之一,而且其人所受恩遇可謂當世第一,受到如此物議指摘自然也是理所當然。

但已經被輿情指責成為不遜諸武的國之大奸的狄仁傑,這會兒卻沒有心情和精力去為自己爭辯。

銓選結束後,狄仁傑便由中書侍郎轉為尚書左仆射,離開了中書省轉為尚書省主官,如此調動也是為了防止宰相營私專權。

轉為尚書仆射後,狄仁傑任事重點便從士選轉為了擴籍編戶。這是他從天授年間擔任戶部地官尚書便負責的事務,武周一朝前前後後從關隴之間向河洛遷民幾十萬戶之多,相關的編戶入籍問題至今都還沒有完全處理妥當。

如今,再加上一個故衣社的問題,使得此事變得更加敏感且急迫,一旦再作拖延,勢必積成大患。

街頭巷尾幾句辱罵,雖然讓狄仁傑名聲有些不好聽,但也不至於擾亂這樣一位在朝多年的宰相心境。

但另有一個問題卻不得不加以重視,那就是都畿道內諸縣奏告籍戶逃亡嚴重,這些亡戶以關內遷民為主,幾乎是成群結隊的傳州過縣,地方官府即便有見都不敢擅加阻攔。

狄仁傑自知亡戶出逃不只在於最近這段時間行台與朝廷之間的紛爭,遷徙以來久失安置,這些遷戶生活本就不乏艱辛,故衣社問題被驚覺後,朝廷又告令諸州縣嚴查肅清故衣社徒,使得遷民本就困苦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

故衣社久為雍王爪牙,這給神都朝廷帶來的震撼與影響實在是太大了。

像是此前神都革命中,許多人都搞不清楚跟隨雍王輾轉坊間、沖擊北門的那一部分士力究竟何來,故衣社在西京為行台招編後,問題自然真相大白。

舊年雍王在朝所主持的漕運改革自然也成了朝廷重點肅查的對象,這其中尤以立德坊新潭最為要緊,新潭周邊大量商賈倉邸全都遭到封查。

而這些鋪業,都是商賈並豪貴們真金白銀買來,遭到朝廷如此蠻橫的封查,頓時也令市井蕭條,兩市甚至已經有了罷市的苗頭,神都民生也因此大受打擊。

雍王行事,草蛇灰線,深伏難查,一旦查發,便讓人心生震驚,其人對神都之影響深刻,絕不止於在朝幾個時位,遠遠超過了時流的想象。

政治上的樁樁種種,讓狄仁傑應對起來都大感吃力。其實他心裏明白,雍王在神都所留下這些人事布置,本身未必就是壞的,如果朝廷能更具包容性的接手過來,同樣也能兼得惠利。

但如今皇帝陛下對於雍王一切人事影響幾乎是零容忍,在這樣敏感的問題上,狄仁傑也不敢力勸,唯上有所使、下有所行。

這一天,在將積案事務處理完畢後,狄仁傑隨口問道:“西使諸眾,歸都沒有?”

在堂有政事堂吏員將事簿稍作翻看後才回稟道:“郁林大王奏表今早入堂,言所押資貨將過潼關,十日後便可歸都?”

“所押資貨?日前政事堂議,不是已經不準西京此項錢款入都?”

狄仁傑聞言後,臉色頓時一變,但見吏員面露難色,心知此事必然還有變數為自己不知。他起身撣袍並疾聲道:“速速內稟,我要求見聖人,豈能因區區幾十萬緡資利、絕朝廷於陜西民望!此項錢款,絕不可過潼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