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4章 兵發義州(第3/3頁)

但隨著朝廷一次又一次的勝利,大寧新城的築成,邊事的穩固,加上朝廷說到做到,所有出關的流民家庭都分到了耕牛和騾馬,而且不願意在大寧居住了,隨時都可以返回關內,只要交回耕牛和農具即可。官府絕不刁難。

如此,抱著試試看,願意出關冒險的無地流民漸漸多了起來。

兩年下來,流民們擔心的事情從沒有發生,蒙古人都老老實實的躲的很遠,從沒有在周邊出現,錦州的建虜也老實,好像是在舔舐傷口,反倒是聽說在軍機處的命令下,薊州總兵佟翰邦佟總鎮、大寧總兵李定國李總鎮,寧遠騎兵營的吳三桂吳總鎮,甚至是永平總兵王光恩,以戰代練,小規模出兵,不停的帶著騎兵去蒙古人的地盤上騷擾。

因為安全,所以今年有很多的無地流民攜家帶口走出長城,來到塞外草原,在大寧一代開墾屯田,安家立業,到現在,喜峰口到大寧城的官道兩邊大半都已經被玉米田地覆蓋,更遠的地方,有更多的田地正在被開墾……

噠噠噠噠。

馬蹄急急。

眾多甲士騎兵的護衛之中,一輛大明工部制,只有督撫之級的官員才能乘坐的四輪馬車正轔轔向前。

車簾挑起,車中之人正在仔細觀望官道兩邊的玉米田地,臉上和眼中都透著驚嘆。

正是武英殿大學士、大明兵部尚書、軍機首席、兼薊遼總督的孫傳庭。

在這之前,他對喜峰口之外,原本的草原,現在的大寧衛已經有相當的了解,知道只為了一個大寧衛,大明前後投入的錢糧,已經將近五十萬兩銀元,但親眼見到,還是讓他震撼了。

若非親眼所見,他真不敢相信,原本蒙古人往來馳騁,大明百姓不敢出的塞外草原,竟然是變成了這般景象。恍惚中,好像是在關中平原,又好像是在中原大地……

有大寧在,薊州一代的長城之前就有了屏障,建虜想要偷襲這一段的長城,就不容易了。而在大寧屯田養兵,不但加強防備,更可以隨時出擊。

骨子裏,孫傳庭是一個很高傲的人,從不輕易佩服任何人,但對陛下,他卻不得不佩服。

陛下,一代聖君啊。

若非聖君,又豈能在十五年的時候,在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的情況下,就令人到福建尋找玉米番薯的種子,繼而在天下推廣?

若非是有高產的番薯馬鈴薯,河南陜西幾百萬的饑民,又怎能在短短兩年裏,就迅速的平靜下去?

若饑民遍地,民不聊生,他陜西練兵何能這麽順利?

若非有玉米番薯馬鈴薯,這塞外的土地,又怎能短期之內就變成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