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寧遠(第3/3頁)

就大明現在的總兵來說,吳三桂雖然剛剛三十歲,但帶兵理事的能力卻是第一流的。

黃昏,一座巍峨的大城出現在前方,正是寧遠城。

寧遠最初建城乃是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為寧遠衛城,遼東戰事興起之後,因為明軍的節節敗退,原本並非前線的寧遠被推到了第一線。天啟六年,努爾哈赤率領10萬大軍直逼寧遠,試圖一鼓作氣,拿下寧遠。

但那時的寧遠城已經不是宣德年的小城了,在孫承宗的主持和支持下,朝廷投入大量人力和錢糧,將寧遠擴建成了一座磚石結構為主,分內外兩城,四角高築炮台,突出於城角,上面架設有紅夷大炮,守城設施齊備的一座堅固要塞。

最終,努爾哈赤的十萬大軍在寧遠城下鎩羽而歸。

這是建虜興起,一路狂飆勝利,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五年時間就席卷了整個遼東之後的第一場失敗,也是大明在遼東的第一場勝利,雖然後世有很多人懷疑此戰的水分,但寧遠大捷的意義不在於殺傷了多少敵軍,也不在於努爾哈赤是否被紅夷大炮擊中?而是在於他鼓舞了遼東軍民的士氣,令大家知道,建虜並非不可戰勝。

薩爾胡,沈陽戰,遼陽戰,廣寧戰,一次次的失敗,論兵馬和城墻的堅固,這幾個地方並不比寧遠差,但主官無能,兵無戰心,大好局勢瞬間崩潰,兵敗的塘報送到京師,內閣輔臣幾乎都不敢相信,千裏的國土,幾十萬的兵馬,幾百萬兩的銀子砸下去,怎麽會敗的這麽徹底?

寧遠,幫助大明緩了一口氣。

雖然從上帝視角看,如果當初大明丟棄了寧遠,完全龜縮在山海關之內,就不會有後面的松錦之戰,歷史也許就會有不一樣的發展,大明說不定就亡不了了,就是當時的國人來說,千裏的國土,幾年之內就喪志殆盡,是任何人都無法接受的事情,況且,山海關之內就是京畿,而京畿是天下之根本,所以寧遠大捷的積極意義是不應該被否定的。

望見寧遠城,朱慈烺的腦子裏瞬間閃過很多念頭。

說道寧遠,最無法逃避的一個人就是袁崇煥。

是耶非耶?

都說功過後人評,但湮沒的真相,又豈是後人所能知道的?

所以只能是功過論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