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寧遠(第2/3頁)

十八歲時,吳三桂就開始跟隨父親吳襄在軍中征戰,從大小淩河,錦州,寧遠,一直到建虜的幾次入塞,大明可謂是屢戰屢敗,就他的經歷,這是十幾年來,大明實實在在,真真切切的第一場勝利。

而這一切,都是太子殿下的功勞。

吳三桂從心底裏敬佩,誰能想到,剛剛十六歲的太子竟然對內外兵事,戰略權謀運用的如此嫻熟,且料敵從先,好像早就知道建虜進攻的路線和時間,所以早早就做下準備,這樣的能力,實在非常人所能及。

連續兩次勝利之後,連吳三桂這種關外武將都能感覺到,大明內外交迫的困境,正在逐步緩解中,最明顯的例子,就從關內運來的糧草和軍餉,比過去更準時,更頻繁,各部去年的欠餉,基本都已經清算——這可是近十年少有的事情啊。

也因此,吳三桂現在的想法相比去年年初之時,已經有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如果是現在收到舅舅祖大壽的勸降書,他回信的語氣,絕對會大不一樣。

五天前,得到太子即將親臨寧遠的命令後,吳三桂就開始準備——太子是未來的皇帝,如果能在太子面前表現,得到太子的贊許,未來的仕途必然不可限量。潮白河之戰中,吳三桂對自己的表現是滿意的,相信太子也看到了,今日太子親臨,他就更是要表現,這五日裏,他整頓兵馬,試圖將寧遠軍最好的狀態展現出來。

不過在積極表現的同時,他心裏卻也是有擔憂,擔心太子會令他上戰場。

作為一個將門子弟,吳三桂有上戰場的覺悟,但同時卻也有在遼東上戰場的恐懼——建虜重騎的實力,他實在是太了解了,他清楚知道,自己麾下的兵馬絕不是建虜的對手。如果太子令他出征,他要如何回答,既能令太子滿意,也不至於將自己置於一個危險的境地,最後不得不硬著頭皮上陣呢?

想來想去,也想不出一個合適的招數,只能期盼太子殿下此行並不是為了遼東戰事和收復錦州而來。

“報~~太子殿下已到十裏之外!”

“報~~已到五裏!”

有探騎不斷回報。

很快,驛道上塵煙揚起,有馬隊出現。

吳三桂急忙將馬鞭扔給親兵,挺直了身軀,帶著身後的幾個副將參將,步行向前迎接。

馬蹄聲中,全身披甲,戰馬高大的武襄左衛從煙塵中奔出,先行的一百騎奔到吳三桂的面前,確定周圍沒有異常,於道路兩邊警惕,後面的三百騎再出現,最後兩邊一分,戴著襆頭,身穿大紅龍紋便服的太子緩馬走了出來。

“臣寧遠團練總兵吳三桂(副將劉坤,郭雲龍等)參見殿下~~”

因為全身披甲,不能跪拜,吳三桂等人都行的是躬身抱拳禮。

馬上的太子微微笑:“都平身吧。”望一眼列陣遠處的關寧騎兵,點頭贊道:“長伯麾下的騎兵,不愧是我大明數一數二的精銳,比之在潮白河的時候,感覺更加雄健了。”

吳三桂字長伯。

太子喊吳三桂的字,而不是名字,這是一種極其親近的表現,更不用說太子提起潮白河,明顯就是透出了“戰友”的情義。

吳三桂大為感動,抱拳道:“殿下贊譽,臣愧不敢當。臣忝為寧遠團練總兵,授都督府同知,卻不能保寧遠平安,實在是慚愧。”

朱慈烺暗暗點頭,吳三桂長了一幅好皮囊,情商好,會說話,作戰也夠勇猛,又有吳家的底子,也怪不得年紀輕輕能夠成為領都督府同知的總兵了。

“走吧,帶我看看你寧遠騎兵的雄姿吧。”朱慈烺一甩馬韁。

“是。”吳三桂答應一聲,急忙在前引路,先是奔跑著回到自己坐騎身邊,翻身上馬,然後引著太子檢閱他帶來的騎兵。

太子檢閱,四個方陣的騎兵都翻身上馬,挺直了胸膛,隊列整齊,目光直視前方,當身穿大紅龍紋便服的太子在前方出現時,立刻高喊:“千歲,千千歲~~”

一連三次,一聲高過一聲。

朱慈烺緩馬而走,臉上帶著微笑,目光掃過方陣前列的每一個士兵——雖然士兵們都微微低頭,不敢直視他,但他要讓每一個士兵都看到自己的臉,雖然一面之緣並不足以讓這些“家丁”效忠於朝廷,但卻足可以振奮軍心。

“太子,這麽年輕……”

雖然今日前來迎接的士兵,大部分人參加過潮白河之戰,但近距離見過太子殿下的人卻不多,但看到微微而笑,但卻自有一番威嚴的年輕太子,眾軍心中都是嘆。

檢閱完畢,朱慈烺在眾軍的護衛下,往寧遠進發。為顯恩寵,他特意將吳三桂留在身邊,一路走,一路聊,從寧遠的兵事,屯田,軍政,一直到糧餉甲胄火器,朱慈烺一一了解,而吳三桂也對答如流。只從這一點來說,吳三桂就比馬科強的多,馬科對糧餉甲胄還算是了解,但說到屯田和軍政,就開始支支吾吾,有點答不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