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崇禎的決斷(第2/3頁)

崇禎帝點頭:“正使呢?”

“遼東正使,地位不宜太高,免得中外矚目,但也不能太低,兒臣以為,侍郎一類的最為合適。至於具體人選,兒臣就想不出了。”朱慈烺道。

“侍郎……會不會有點高了?言官們怕是不會同意……”崇禎卻猶豫。

朱慈烺忍了一下,終於沒忍住:“父皇,兒臣以為,個別言官的風言風語,不必太在意,想說就讓他們說去吧,反正也沒什麽要緊。”

“胡說。”崇禎帝輕叱:“我朝言官乃是太祖所立,掌規諫、補闕、稽察之責,到你嘴裏,怎麽變成了無關緊要?”

朱慈烺趕緊叩拜。

崇禎臉上雖怒,但心裏對太子的話,卻是贊同的,思謀了一下,絕得這樣處置還是可以的,既能向遼東派使,又不至於掀起軒然大波。嗯,我兒睿智,掃了一眼太子,臉色忽然又一沉:“派使之事先不說了,現在說說你的罪責。彈劾你的奏疏你也看了。越權逾矩,染指大政!雖然那幾個監生都是不學無術、昏昧狂悖之輩,已經被朕重罰,但你做的事也實在是有點出格了。以後再不能有此等事,不然朕也不能容你。”

“是,兒臣知罪,兒臣會自省。”朱慈烺急忙再叩首,知道自己過關了,心中暗暗松口氣,崇禎帝雖然急躁易怒,但骨子裏卻是一個愛犢的誠誠之人,連當年和他父皇爭奪帝位的福王一系,都十分關愛,福王被李自成烹殺之後,崇禎帝坐在禦座前的台階上哭:朕居然連一個叔父都保不住。

對福王如此,對自己的骨肉,就更是愛護。也正是這份愛護,才讓朱慈烺篤定相信,就算自己放了祖澤潤,也不會受到太大的責罰。

如果他不是太子,他是斷不敢這樣做的。

“罰你抄三遍皇明祖訓,三天後交給朕。”崇禎帝威嚴的道。

“是。”朱慈烺心中叫苦,抄三遍《皇明祖訓》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起來吧。”

崇禎帝的臉上終於是露出一絲父親的微笑,等朱慈烺起身,他臉色又嚴肅,望著朱慈烺,目光嚴厲:“雖然你打退了建虜,血我大明十幾年的恥辱,立下了大功,但切不可自滿任性,肆意妄為,朕再說一便,你是國本,事事都需要自制自重,三思而後行。”

“是。兒臣謹遵父皇教誨。”

朱慈烺拱手謝恩。

崇禎帝笑一下:“好了,你母後估計等久了,去坤寧宮吧。”

朱慈烺起身謝恩。

崇禎帝深深望著兒子,直到兒子的身影在暖閣門口消息,腳步遠去,他才收回了目光,頭向椅後仰過去,臉上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笑,不過很快的他就重新直起腰,臉色也變的凝重,對王承恩道:“叫周延儒和馮元飆來!”

“是。”王承恩躬身。

……

黃昏,兩道聖旨從內閣發了出來。

第一道,遣兵部職方司郎中馬紹愉出使遼東,和建虜商討收斂遼東陣亡將士屍骨之事。副使為原兵部尚書袁可立之子,現戶部郎中袁樞,調回京師,隨馬紹愉一起前往遼東。

消息一出。群臣嘩然。怎麽的,是要假借收斂遼東陣亡將士屍骨,和建虜換俘,繼而議和嗎?

第二道,是崇禎帝獎勵抵禦建虜入塞有功諸將,並在聖旨的最後寫上了絕不和建虜議和的豪言。

如果沒有第二道,只有第一道,在禦史言官都已經回京,特別是六科給事中有五科回京,清流們對“換俘”之事正議論紛紛之時,即便是有內閣票擬,內廷朱批,在群情激憤之下,給事中們也有可能會腦子一熱,將聖旨給封駁回去。

不過因為有第二道,給事中們一看,陛下並沒有和建虜議和的意思,收斂遼東陣亡將士的遺骸,也是朝廷應做的事情。於是兩道聖旨很順利的就發了出去,只有一些明眼人知道,這兩道聖旨一左一右,分明是兩手策略,雖然聖旨說不議和,但並沒有說不換俘,怕是用不了多久,洪承疇和祖大壽這兩個狗賊就會歸來了。

……

坤寧宮。

周後,張皇太後坐在上位,太子坐右邊,定王坐左邊,坤興公主雖然有座位,但卻不甘於被束縛,一直跑來跑去,每個人都是笑,尤其是張皇太後,幾乎是笑個不停,張皇太後是天啟的遺孀,雖然是皇太後,但歲數比周後大不了多少,為人和善,沒有為天啟誕下一個子嗣,一直都把周後的幾個孩子當成是自己的,太子出征,他對周後更關心前線的動態,若非大明祖制後宮不得幹政,她說不得會派太監到兵部到蹲守,她好時時刻刻都能了解到太子的消息。

現在太子歸來,而且是攜著擊退建虜入塞的輝煌大勝,立下了那些三榜進士出身的督撫們都無法完成的功績,張皇太後如何能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