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謀晉商(第2/3頁)

潞州古稱上黨,所謂居山之高,與天為黨,是為上黨。因其地勢險要,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戰國時,為了爭奪此地,秦國和趙國爆發了著名的長平之戰。趙括死於此處。唐宋之時,這裏都曾爆發激烈的戰鬥。

歷史已經遠去,但崢嶸猶在。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東渡黃河,出兵山西,進擊京師之時,派劉芳亮為側翼,進攻潞州,明軍潰敗,分封在潞州的沈王逃散,劉芳亮順利和李自成的主力匯合。

潞州的城墻是嘉靖七年(1528年)剛修的。城池呈方形,城墻高約三丈五尺,厚二丈,完全由磚石砌就,城東西長五裏,南北長七裏,整個周長有二十四裏,雖然比不上太原和大同,但卻足以傲視一般的府城了。

因為李自成已經在開封潰敗,朱慈烺已經不擔心他會在崇禎十七年,率領大軍向京師進發了,作為京師的側翼,潞州不會再遭到李自成的攻擊,因此朱慈烺登上的雖然是潞州城頭,但談最多的卻不是潞州,而是遼東、宣府、大同、三鎮的防禦。

朱慈烺想要更多的了解周遇吉——雖然歷史已經證明周遇吉是一個英勇善戰的忠臣,但歷史記載有時候也會有偏頗,還是自己親自了解一下更放心。

周遇吉遼東出身,對邊鎮形勢極為熟稔,凡太子的問題,他幾乎都不需要怎麽想,隨口就能答出,說到傷心處,這個鋼鐵的漢子忍不住紅了眼眶。

朱慈烺暗暗感佩,又看周遇吉麾下的親兵,都是魁梧能戰之士,知道周遇吉練兵有一套,歷史上能在寧武關殺得李自成心驚膽戰,絕非是偶然。而那個重任交給周遇吉正是合適。

李自成兵敗,河南危局緩解,而緊靠河南的山西,自然也就不用那麽緊張了,朱慈烺想著,周遇吉之才用在山西可惜,有一個更重要的地方,更需要周遇吉這樣的猛將駐守。

那就是宣府。

宣府,曾經是明九邊軍鎮之首,隨著建虜的崛起,漸漸讓位於遼東,不過宣府的位置依然十分重要,因為位在京師西北,為京師屏翰,遼東失守,還有山海關,但如果宣府失守,敵人可就直接開到京師城下了。甲申之變就是如此,大同和宣府總兵不戰而降,為李自成打開了進京的道路,原本被周遇吉殺的已經失去進京信心的李自成,重新精神大振,但使大同總兵姜鑲,宣府總兵王通能有周遇吉一半的忠心,甲申之變就不會發生。

松錦之戰後,九邊精銳喪於松山,九邊總兵也發生了大變,楊國柱,王廷臣等人戰死之後,接替他們的都是庸碌無能、且沒有忠心之輩。

現任宣府總兵王通就是如此。

朱慈烺急於撤換王通並不是因為他會在崇禎十七年投降李自成,乃是因為在他下一步的戰略中,宣府有可能一改此前沒有被建虜攻擊的情況,轉而變成建虜報復和攻擊的重點。

因此,他必須早做預防。

……

第二天早上,朱慈烺啟程離開潞州,蔡懋德周遇吉等山西文武驚訝的發現,東宮典璽田守信居然沒有跟隨太子離開,而是帶六十個錦衣衛留了下來。

“蔡撫台,周總兵,田公公留在山西,是有一件公幹,希望到時你們兩位能配合他。”臨行前,朱慈烺很嚴肅的叮囑蔡懋德。

蔡懋德一頭霧水,不明白太子所指何事?但不敢問,而田守信帶錦衣衛留在山西,並不違背任何律法,他也沒有辦法幹預,這一點明朝和清朝不同,清朝太監私自出京,留駐地方是死罪。

“是,臣明白。”蔡懋德相信,太子殿下絕不會妄為。

朱慈烺不和田守信多說,只微微點頭。

田守信面色凜然,深深一躬,意思是殿下放心,奴婢必完成任務!

離開潞州後,朱慈烺帶著三千營和武襄左衛急速行軍。走黎城,到涉縣,過武安,直達廣平府,兩天後到了真定府。

夜晚,朱慈烺接到了蕭漢俊傳來的最近情報。小福王的任務完成之後,蕭漢俊就去了宣府,去執行另外一項更為重要的任務,此時看著蕭漢俊傳回的情報,朱慈烺欣慰微笑,雖然有點趕,但蕭漢俊還是按期完成了任務。

“鎮遠~~”朱慈烺道。

“在!”中軍官佟定方從外面走入,抱拳聽令。

“京營走到哪裏了?”

“前軍劉肇基已經到了保定府。後軍吳襄還在順德府。”

“給劉肇基傳令,令他執行我交給他的野訓密令。”

“是。”佟定方領命退出,急急去傳令。

接著,朱慈烺攤開筆墨,開始寫一份緊急奏疏。

“噠噠噠……”

保定通往京師的官道上,打著飛龍旗的京營前鋒大軍正在急速行軍,已經是下午申時,落日漸漸西沉,照往常,大軍已經應該找尋紮營的地點了,等明日進京,但京營大軍卻沒有停下的意思。軍旗如海,長槍如海,士卒們已經有所疲憊,但陣型依然保持齊整,鐵甲鏘然之聲隨著急促的腳步聲,踏起煙塵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