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星塵的生命(第3/6頁)

正如同祂那些昔日同胞散落至整個宇宙的碎片那樣,無人知曉,在其他文明賦予這些金屬意義之前,它們,以及他們,在最初,都不過是億萬載前閃耀的星塵凝聚的產物。

祂應該就像是所有‘初始的巨神’那樣,身軀化作天地宇宙的一部分。

那本該是祂應得結局。

但是祂卻復生。

從虛無中,從星塵的奔流中,從無盡的時光中,從‘不朽的傳承’中。

星塵的生命,從被銘刻在這個靈氣宇宙的烙印中,復蘇歸來。

在宇宙的某個隨機角落中,原始的星雲卷動,凝聚,坍塌,一顆剛剛孕育出雛形的恒星,因為極其類似昔日那顆恒星的結構,就這樣具備了意識,屬於星塵的思維碎片在這裏凝聚,最終匯聚為完整的祂。

只要有類似的靈氣波動,銘刻於靈氣中的傳承,就會自發凝聚,將其復活。

只要沒有同等級強者的阻礙,復活將不會有任何遺漏。

此乃真不朽。

茫然不知所措,明明已經開始享受死亡的安寧,卻被迫復蘇於世間的天體生命,環視漆黑的星空。

祂不清楚什麽是死,也不明白生命的意義。

祂活了過來,卻沒有那些追逐不朽者,第一次復生後如癡如醉的欣喜。

祂是如此的迷茫和失落,不理解這一切的緣由與意義。

生命……生命又有何意義?

不過是終將消散的土灰,漫天星塵凝聚後又紛飛的光屑。

【我為何會活著?】

這樣的困惑,困擾著天體生命了之後所有的歲月。

在這漫長的時光中,祂死去了無數次,失去了許多次記憶,然後又撿起了許多碎片。

祂雖然古老,但並非最強,倒不如說因為和穩定下來的冰冷宇宙相性太差,弱點也太大,恒星生命甚至偶爾會被一些後來崛起的強大種族視作絕佳的科研資料,進行捕獲亦或是擊殺。

因為沒有同類,所以沒有協作,沒有統合,沒有相關的知識交流,自己也沒有從弱小到強大的探究意識,甚至沒有好奇心的祂,根本沒有超越自我,變得更強的本能。

一切都沒有意義。

星辰生命只是困惑。

打個比方:一個人類,誕生於1895年的秋天,他的記憶中家鄉的味道是江南平原上的稻田,也可以是西部山林中濃郁的果香和草木泥土的腥味,更可以是北方地區寒冷厚重的大雪,人類記住了這個日子,他與自己的同類生活了漫長的時光,在成長,老去後,死在了故鄉的泥土中。

是否幸福,是否願意,都是另外一回事,他死去時,是在自己所能理解的世界中。

但是百年後的1995年,他卻又復蘇,帶著重回幼年的軀體,茫然地環視著已經大變模樣的世界。

稻田被填平,山林被砍伐,大雪被堅固的水泥建築和暖氣取代,而所有熟悉的事物都消失不見。

他當然可以適應的全新的世界。

正如同‘星辰生命’可以適應不再充斥著高熱星塵的不穩定宇宙,適應這個逐漸冰冷的穩定宇宙。

但是一次又一次的輪回,因為‘道’的銘刻,死亡後一次又一次歸來的祂,總是迷茫。

正如同人可以適應一次又一次的新環境,但是他始終會記住家鄉的味道。

熟悉的一切,都不復存在。

甚至就連那些脆弱的小小生命,也構築起了名為‘輝煌時代’的宇宙大探索時代,開始駕駛著一艘艘飛船,探索遙遠星空的彼端。

生命,還存在著,並且締造全新世界的模樣。

但是舊日的世界,已經被永不停歇的熵,永恒擴大的宇宙,被時光所殺死了。

【我為何而存在?】

祂捫心自問:【如若宇宙的本質是虛無,我為何會死而復生?】

【如若宇宙的本質並非虛無,我的死而復生又是為了什麽?是否有著某種意義?】

【我是不朽,不滅的生命,可是為什麽?】

【如若我追逐死亡,那麽死亡會擁抱我嗎?】

答案是不會。

不朽是不容拒絕的。

星塵生命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如何得到的不朽。

所以,只要這個世間,還存在‘恒星開靈’的可能性,祂就不會消亡。

於困惑的茫然中,星塵生命在宇宙中遊蕩,而數以百萬年計算的遊蕩,在一次次的死而復生中,祂開始嘗試復制轉換成其他生命擁有的形態。

這並不困難,萬事萬物,都是星塵生命的衍生,只要星塵拋棄自己的質量,祂就可以模仿那些小小的生命,融入他們繁盛的社會。

然後,星塵目睹了無數文明的毀滅與終結。

這些小小的生命,可以構築起勝過行星和恒星的偉大文明,祂們可以組建出能輕松消滅一個行星的可怖艦隊,他們的力量能將數個星系拉扯進入亞空間,並在其中組裝一個個龐大到匪夷所思,超越物理定律的巨型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