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章:滅魏,滅魏!(第2/2頁)

葛存問道:“鄭會否盟宋,抑或盟楚?”

鄭國已經要賠罪,遭到士匄的無情拒絕,並且範氏大軍已經開始在攻打鄭國的城邑,的的確確是逼著鄭國找盟友抱團取暖啊。

呂武笑得比較輕松,說道:“如諸侯以為晉國衰敗,重建次序正當其時。”

那些神經病,不看看晉國內戰的各個家族動用了多少兵力,只要內戰中不是折損得太過於誇張,分出勝負之後的晉國還有橫推除了楚國之外其余列國的實力。

事實就擺在那裏,晉國喜歡搞內亂沒錯,幾乎每年都在對外用兵,足夠說明晉國武力方面的底蘊到底有多雄厚,楚國有資格小瞧晉國,二流、三流和不入流的諸侯是哪根筋不對了才會覺得晉國徹底不行了呢?

說難聽點,即便是晉國分裂了,建國的幾家打二流、三流和不入流的諸侯,同樣是一個大人教訓小孩的局面。

有那麽點難受是,教訓起來或許不難,想要進行吞並則是屬於困難重重了。

葛存走了,需要先去“霍”地找梁興,下達征召騎兵的命令,再回去“新田”轉達呂武的命令,進行一系列符合程序的留档和存档。

兵臨“魏”城的陰氏大軍沒有第一時間展開攻城,他們不慌不忙地構建營寨,打造一應大型攻城器械。

當然不是只建一座營寨,區分主營以及其余的據點,怎麽都該把控一些要道和制高點。

“主,河北之地窺見戎騎,彼之與魏氏合流。”霍擅又來了。

戎人嗎?他們跟魏氏結盟啦???

考慮到魏氏轉移人口和物資去伊洛之戎的山區,再則是魏氏跟戎人長期有聯系,怎麽不令人覺得意外呢。

事實上,沒有呂武推動歷史發生改變,魏絳在原歷史上就是靠著“和戎”上位的。

原歷史中分裂晉國的趙、魏、韓三家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領,不是指軍隊的特殊兵種,特指他們都有聯系很深的盟友。

趙氏跟某支狄人是親戚關系,後來更是吞並了那支狄人。

魏氏跟戎人的關系一直挺不錯,不但能夠長期穩定地獲得大量皮革,牛、馬、羊的供應也相當穩定。

韓氏則是跟周王室的關系無比親密,他們三家分裂晉國能夠獲得周天子的允許,韓氏在其中的功勞可一點都不小。

呂武說道:“好事。”

真的是一件好事,說明魏氏沒有能夠說服範氏掉頭對付陰氏這個陣營,不然就不會有戎人明晃晃地跟魏氏合流。

除了那件好事之外,陰氏跟範氏合力攻打伊洛之戎、陸渾戎和蠻氏,一直無法解決的原因是那些戎人實在太會躲藏。

這一次魏氏跟戎人合流,要是能將戎人的主力帶到戰場,不失是解決戎人主力的機會。

呂武說道:“聯絡‘新田’範氏留守士富,告知戎人主力已現之事。”

沒道理只讓陰氏去單獨出力打戎人,有利益牽扯的範氏肯定也要出力的呀。

這下好了,魏氏不但沒有能夠說服範氏調轉槍頭,引來戎人摻和晉國內戰,變成範氏必須對魏氏動手。

只是有那麽一件事情,也就是位處大河南岸的陰氏封邑要倒黴了。

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陰氏獲得那邊的時間太短,主要經營的地盤不在當地,沒有進行大規模的人口安置,相反抽取了相當的人口去充填秦川那邊的“侯麗”和“麻隧”。

因為陰氏某種程度上的忽略,夏收期間就遭到了魏氏的搶劫,一些糧食的補種沒有進行,損失什麽的也就那樣。

呂武現在已經是家大業大,再則很明白戰爭一旦爆發不可能毫無損失,有選擇性地放棄一些區域挺正常的。

已經知道魏氏另一股大軍在哪,攻打“魏”城的行動也就能夠開始了。

在正式攻城之前,呂武派人喊話,邀請“魏”城駐防主將一見。

出城的人竟然是本該在辟耳山的魏絳?

“叔父歸來便病故了。”魏絳沒有什麽哀色。

誰?魏琦啊!

呂武視線從城池那邊轉到魏絳身上,說道:“櫟陽武往‘新田’。我亦再贈你一言,如魏氏遷徙向東,我可既往不咎。”

“多謝陰子美意。”魏絳肯定是不信的。他收斂起笑意,說道:“如陰子盡撤大軍,歸還我家封邑,我可不告知天子、諸侯,陰氏在秦所作所為。”

有點兒意思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