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第N次世界大戰的節奏?

“魏”地很大很廣,並不是只有一座“城”而已。

叫“魏”的城是魏氏的主城,其余算是“邑”的級別,另外就是其余的“邦”了。

魏氏自畢萬因為功勞被賞賜“魏”地,到魏絳這一任魏氏家主算是經營了五代人,算時間則是從公元前661年到公元前547年,足有一百一十四年之久。

從地理環境來論,“魏”地算不上多好,甚至臨近大河的西邊以山地居多,並且很令人納悶地出現土質鹽化以及極易幹旱或時不時發生水澇的情況。

會經常幹旱跟有沒有在大河邊上無關,只跟山川地勢的海拔高度以及地下水流失速度有關。

大河就是那樣,某些靠近大河的沿岸時常幹旱,要不然就是時不時來一場水澇什麽的。

要是上遊持續暴雨,對於大河沿岸的人才是真的苦,又給碰上河床改道基本就是個家破人亡的下場。

所以,大河雖然是諸夏的母親河,但它真的沒有多麽溫和,甚至可以說是時不時就要暴躁一陣子。

“過首山方有城邑,其內之人逃奔,只余老弱病殘。”霍擅覺得事情有些棘手。

他是誰?原本是“霍”地的一名中等貴族家主,後來成了呂武的家臣之一,主要負責跟騎兵有關。

陰氏大軍進入“魏”地,廣撒騎兵四處偵查,主要是尋找可能存在的魏氏大軍。

陸陸續續傳回的情報就是霍擅說的那種情況,魏氏將能帶走的人和物都帶走,甚至還搗毀耕田設施,放火把聚居點給燒了。

如果魏氏在某處準備了大軍,儼然就是一副堅壁清野的架勢。

陰氏應該怎麽去對待魏氏的那些老弱病殘?

他們畢竟是在打內戰,當下的內戰雖然比國戰殘酷,幹一些屠殺的事情則是屬於沒可能。

事實上,各諸侯之間進行國戰,暴力一般只發生在軍隊的較量,屬民和奴隸只是勝利者的戰利品或財產。

誰會去破壞觸手可得的財產?不會的嘛!

內戰還有一層另外的關系,大家都是同一國的生民,講著相同口音的話語,有必要那麽嗜殺嗎?

呂武說道:“收攏罷。”

病患就是意思意思,哪怕陰氏已經有了醫療手段,戰時肯定是優先於軍隊,沒可能將寶貴的藥物施以魏氏丟棄的棄子。

老人?不去殺死,不使野獸逞兇,給口飯吃也就是了。

婦人和孩子對陰氏才是最有價值的群體,她們能生產,他們會長大,有著屬於自己的未來。

呂武多少覺得魏絳這一手玩得漂亮。

而魏絳到底是主觀意識,還是真的不在乎老弱病殘的死活,反正起到拖慢陰氏大軍行軍速度的作用了。

陰氏現在的醫療手段基本是外科方面,諸如受到創傷了應該怎麽縫合、包紮,基礎的消毒……比如將針或手術刀先高溫處理,其它真的就沒有了。

沒辦法的事情,一個體系歷來就是有一個慢慢累積的過程,怎麽可能一下子從完全沒有到全部都有。

中藥體系?陰氏控制了秦國,連帶“扁鵲”團隊也落到袋裏。問題是秦國的醫者也就研究出中醫的初步體系,給予的進步空間不是一般的大。

呂武沒有記錯的話,中醫在東漢時期大跨步了一次,到了有明一朝才漸漸趨於成熟?

現在能寄望的就是皇天不負有心人,在陰氏的極力推動下,諸夏這邊能更早出現有效的救治手段吧。

鑒於陰氏從“動刀”的外科手術開始著手,諸夏的醫療體系會是個什麽樣的發展趨勢,有點不太好說了。

若是“動刀”手術後面成了諸夏的主流,還有個丞相曹操犯了腦疾,醫者大概率就不用枉死啦。

某天,範氏攻下“溫”的消息傳到呂武這邊。

這樣一來,哪怕趙氏還有一些封邑,“溫”的陷落基本預示著趙氏在晉國已經除名。

很簡單的道理,趙氏的主要封邑是“溫”地,其余只能算是邊角料,失去主要封邑的趙氏已經沒有翻盤的可能性,肯定是完蛋了。

隨之而來的消息還有鄭軍從“虎牢”撤兵,原因是先前隨同南下晉軍去宋國那邊的子產緊急趕回“新鄭”。

聽說子產當堂咆哮,狠狠地臭罵了鄭君姬惲以及其余公族大臣一頓,選擇子孔當替罪羊,親自指揮軍隊滅了子孔一家,再帶上子孔前往“虎牢”賠罪。

這裏也就能明白鄭國為什麽敢摻和晉國的內亂了吧?原因是子產原先不在過國中,失去了子產也就等於鄭國沒有智商擔當,幹出了不該摻和的糊塗事。

“不知中軍佐會否待主處置?”宋彬問道。

按照道理來講,到了國家外交的層次,哪怕邦交不是陰氏負責,只要呂武是晉國的元戎,沒有絕對的處置權,過問權力和幹涉權力還是有的。這個也是晉國卿位家族每每傾力競爭元戎寶座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