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陰氏強軍之威

楚君熊招當然猜出鬥韋龜剛才想幹什麽了。

他決定以後將鬥韋龜差遣得遠遠的,免得哪一天被坑死。

曾經的天下第一神箭手養由基跟呂武正面單挑,落了個戰死沙場的下場。

鬥韋龜的箭術比養由基厲害嗎?完全沒有的事。

蠢貨其實不可怕,怕的是蠢貨不知道自己有多蠢。

跟蠢貨一塊玩耍,平時逗樂一下能夠有個美好心情,知道蠢到何等地步就該遠離,免得蠢貨自己作死就算球,連累到了自己。

呂武害怕被偷襲嗎?廢話了不。

如果呂武不怕被偷襲,出現在戰場就是一身戎裝,穿著三層甲是為了哪般?

剛才呂武刻意跟楚君熊招拉近了距離,為的就是震懾有偷襲欲望的楚人,真有楚人偷襲就拿楚君熊招當擋箭牌。

身為高位者一般都怕死,有的是因為壯志未酬,更多則是被各種享受磨滅了膽氣,要麽就是覺得還沒有享受夠。

呂武是哪一種?

兩個陣營的頭腦陣前嘮嗑結束。

晉軍很有耐心地等待楚軍將陣型列起來,兩支軍隊相隔約是六百米左右。

晉軍這邊除了偶爾響起馬嘶之聲,沒有人講話。

楚軍那邊會有牛哞聲,更多的是太多楚人交頭接耳給產生的“嗡嗡嗡”噪音。

這種畫面並不是第一次出現,晉軍刻板、自律,主要也是軍紀著實是太嚴;楚人天生浪漫,各封主自己都浪漫到不行,對軍紀的要求也就比較松散。

不能說楚人天生浪漫就沒戰鬥力,稱霸伊始楚國那邊變成一個出勇士的地方,光是養由基的光芒就籠罩春秋時光的大地數十年,天下間無人能與之為敵。

楚地真的不缺勇士,像是楚莊王時期“善於弄丸為戲,可敵五百人”的熊宜僚就是其一。

當然了,其余各國也有勇士,晉國的先軫就是一個公認的猛人,還有魏氏的魏犨也是風光一時的猛將。

不算呂武的話,即便是魏琦在“國際”上也有悍將的美譽。

中原那邊出勇士比較頻繁的是哪個國家呢?並不難猜,是極度強調個人武勇的齊國,再來就是魯國。

齊國出過的勇士挺多,已經故去的高固,好像要成年了的古冶子,死於冤殺的彭生,跟古冶子年紀差不多的田開疆,二桃殺三士的另一個主角公孫接。

要是那麽一看,齊國的勇士下場都挺慘,十個裏面至少有八個是死在君主的手段之下。

善於嘴炮的魯國竟然能出勇士?瞧不起人了不是,他們的確能出勇士,像叔梁紇就是呀。

呃?叔梁紇被呂武拐跑了?哦,那叔梁紇不再是魯人了。

別以為魯國就沒有其他勇士了,還有秦堇父與狄虒彌並列號稱魯國名將,個人武力方面也是極強。

而魯國的名將嘛……不知道是矮個裏拔高,還是真的名副其實了。

可能是默契,也許是巧合,晉軍和楚軍陣列中開始出現單騎走馬在跑,他們背後會有一個旗匣子,旗匣會插著幾杆小旗幟。

他們其實就是所謂的傳令兵,騎馬奔跑起來再大聲重復來自主將的命令,還會用背後的小旗幟打一些簡單的旗語。

呂武轉頭看了一下掛在西邊天空的太陽,大聲下令:“開始罷!”

戰鼓聲被擂起來。

位處頭“徹”的晉軍將士大聲喊了一聲:“嚯!”

位於第一個“徹”的是來自陰氏的軍隊,戰車當然是在最前方,後面跟隨的步兵每一人身上都身穿鐵甲。

陰氏的鐵甲已經有了幾次更新換代,一開始是環片甲,後來主打板甲,再後來搞魚鱗甲,目前是板甲與魚鱗甲的一種搭配。

所以,陰氏士兵的那一身裝扮,看上去有那麽點唐時明光鎧的味兒,款式上面卻是有著區別。

現在這麽個年頭能夠當“鋒銳”的士兵,他們手裏的武器一般是戈矛或長矛。

陰氏戈矛的杆一般在二米二,比常規的戰戈長了九十厘米左右,也就是常規戰戈的杆也就一米三左右。除了長度之外,看名稱也知道戈矛比傳統戰戈多了一個“矛”的部件。

晉國貴族已經發現長矛對上戰戈的長度優勢,沒有“專利權”上面的糾紛來制約,各個家族先後嘗試組建長矛兵。

其他家族的長矛怎麽樣先不提,陰氏長矛的長度分為二米二、四米三、六米八。

二米二當然就是常規類型,視作一種長槍兵也就行了。

四米三到六米八的長矛真就不是一般人能玩得來,不要看整枝長矛的重量,要看手持長矛是拿在什麽部位。

懂一點常識的人都清楚一點,一樣是十斤重的長形物體,拿中間部位不會怎麽樣,一旦單獨拿頭或尾的一段就會出現一種“負擔加倍”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