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孔夫子他爹啊

晉國的其余部隊在開戰之前會舉行“戰禱”儀式,陰氏的軍隊則是在呂武擔任元戎之後,不再戰前進行祈禱了。

沒其它的意思,絕不是為了展現與眾不同,主要是呂武總是會忘記,再來便是陰氏的祖先嘛……有點難以“廣而流出”啊。

這麽說吧,呂武是出身於“呂”地,自己對全名的認知叫“呂武”;他首次因為戰功獲得的封地叫“陰”,歸於“陰”地足夠大,再來也是首個封地,以後大家夥就是叫他“陰武”了。

現在的年頭,除了周天子之外不以“姓”為前綴,都是“氏”在名前;有些人完成了什麽成就獲得了一個“號”,人們對他的稱呼一般是“氏”加“號”來完整稱呼。

大家在考究一個人的根腳時,還是會追溯到那個人的某個祖先。比如呂武是出身“呂”地,別人知道他“氏”加“名”叫陰武,出名的時候也是以“陰武”這個全稱響徹宇內,想要知道呂武是什麽根腳的人則是會比較看重“姓”。

呂武的“姓”有點復雜,他們家以前就是“士”階層,沒有正常的傳承流程,父親戰隕疆場,留下一個老祖母,說的“姓”是“林”,而“林姓”是源自“子姓”。

歷史上有“林姓”的名臣或名人嗎?有一種說法,比幹犯顏直諫被殺。比幹正妻夫人陳氏逃入長林山中,生下了兒子泉。周滅商後,因泉生於林中,其父比幹堅貞不屈,被周武王賜以林為姓。

呂武要是考究起來,能溯源的祖先也就是比幹了。

有鑒於比幹食“商”祿而服務於“周”,再來就是姬周(國家)後來設計逼反武庚(帝辛兒子)又清算了一應“二五仔”,導致很多明明是姬周忠臣孝子的殷商後裔直接給失蹤了。

呂武的老祖母拿不出家族根腳的證據,也就讓呂武到底是什麽“姓”根本無法得到證實。

不管是姓“林”,還是姓“子”,也就是呂武都從事實上拿不出手,其余各個家族在戰前祈禱時能念叨自家最出名的祖先保佑,陰氏的士兵和呂武難道要向比幹祈禱嗎?

從實際需要為出發點,呂武該做的是淡化自己身上可能有的殷商血脈,哪怕是死皮賴臉往周平王那邊靠,好過成為殷商“余孽”之一。

這個“林姓”跟周平王有什麽關系?因為周平王有一個叫“開”的兒子很會玩,給自己弄了個“林”的前綴,後來“林姓”也就有跡可循了。

另外一個說法,“林姓”是來源於官位,也就是西周時期有專門掌管林木,並負責植樹造林,養護澆灌的人。

春秋有以官位為前綴的習俗,不是成了“氏”就是成了“姓”,流傳自後世。

呂武當然不能往祖上是為周天子種樹的這一邊靠,要不然就是出身實在低微,在這個十分講究比拼祖宗的年代,很掉價的!

要是能有證據證明來歷,誰願意亂認祖宗?

呂武沒辦法證明自己的來歷,能做的就是盡量少提醒別人自己是個什麽出身。

他早就放棄追溯先祖,想著自己也能成宗做祖呀!

另外一點,目前“姓”不能變,“氏”卻是想怎麽變就怎麽變,可以是隨著某塊封地變更,也能用自己擔任過的職位中來選。

呂武要是想要改個成為為“元武”也是一點問題都不會有。

畢竟,老範家能用“士師”的“士”來當前綴,老呂家就不能拿“元戎”的“元”來當前綴麽!?

現在,有那麽一個年齡已經不小,內心裏還是有著奮鬥精神的老爺爺,他人在戰場之上想要獲得戰功來使自己的家庭過得更為舒適。

他以前叫叔梁紇,前綴是取一個地名叫“叔梁”的所在,“紇”是名。

那個“叔梁”並不是紇的封地,跟呂武沒有發達起來一樣,單純用來點明紇來自一個叫“叔梁”的地方而已。

按照現在的習俗,叔梁紇雖然來陰氏之後成為一名臣下之臣,礙於封地的面積太小,不夠資格以當地的地名來作為自己的“氏”,卻是要改掉前綴的。

所以,叔梁紇已經變成了桑田紇。這個“桑田”原本屬於魏氏,後來轉到了呂武的名下。

事實上,呂武已經確認叔梁紇就是孔夫子的爹,想著要不要把“桑田”這塊封地改為“孔”這個名字。

考慮到顏徵在今年只有十歲,呂武還有四年的時間來好好琢磨琢磨要不要給未來的“丘”再加上一個“孔”字。

沒錯,靠譜,顏徵在就是十四歲生的夫子。足以說明夫子的爹著實很那啥,竟是以七十一歲老頭的身體弄了只有十四歲的顏徵在。

最為不可思議的是顏氏在魯國可是望族,當時的叔梁紇只是一個“士”階層。

野合,其實就是互相看對眼了,然而雙方階級差距著實很大,女方不同意,沒有經過立法“認證”啊。不是單純指在荒郊野外搞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