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真·太歲頭上動土(第2/3頁)

解朔問道:“楚國出兵多寡?”

這……怎麽說呢?

人在“鵲”的楚君熊招只是得知鄭軍入侵許國,憤怒歸於憤怒,要說當作多大的一件事情則很未必。

楚君熊招根據戰爭爆發的地點,選了個附近實力比較強的封君為主帥,轉頭估計就把那事忘了。

楚國跟吳國的交戰又產生了新的轉折,侵入吳國地界的楚軍之前進行了分散,近期很多散出去的部隊一再失聯,一些渠道傳來越國出兵幫助吳國的消息。

現在有越國?這完全就是廢話了,一直以來都有很多“X越”或“越X”的國家,僅僅以一個“越”為國號的越國卻只有一個。

越國在公元前2032年就已經立國,他們立國的時間比“夏(朝代)”晚了三十八年。(夏在公元前2070年建立)

諸夏選取正朔其實有跡可循。這個問題就跟有人問明明“遼”和“金”占據中原,歷史上為什麽卻說“宋”是正朔一樣。肯定是認同“那一方”文化的子孫繁衍下去,其余“各方”消失在歷史長河,或者是不作為“主流”來區分。

簡單一點的說,誰的文化能夠傳承下去,並且還是作為主流,誰就是牛逼。

更操蛋一點的來分析,為什麽要分公元前以及公元後,還不是到了近現代由白皮說了算,他們又出現了一個宗(文)教(化)的“符號”人物。換作一直是種花家說了算,歷史紀元絕對不是那麽回事。

如果呂武建國,早早一統了諸夏,他的後裔將小破球全占了,又或者成為小破球毫無疑問的最強國,信不信歷史紀元的區分就要變成從呂武出生的那天開始來計算“前”和“後”呢?

誰強誰掌握話語權是一種真理!

現在晉國比鄭國強,鄭國只能聽命於來自晉國的指示。

子產心裏有很多的想法,沒有包括不切實際的野心。

他對於自己的歷史使命很清晰,不是帶著鄭國在他們這一代人成為當世霸主或霸主之一,挽救鄭國的信譽度,變法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謀求後人能讓鄭國繼續存在下去,哪天能重拾榮耀,基本上也就算了沒白掌權了。

“楚公子格前‘勁’已至。”子孔看上去很是憂心忡忡。

這個子孔是鄭國的老牌權貴之一,本來子駟死後鄭國該是由子孔來擔任執政。

問題是,歷史已經被呂武所改變,小蝴蝶的翅膀一扇,僅是鄭國那邊的鄭君姬惲、子駟、子孔、子產等等很多人的命運也都發生了改變。

“公子格乃一地封主,不足為慮。”子產看上去也是一副憂心忡忡的模樣。

他們兩個人會那樣的主要原因是,晉國要求鄭國將楚國的大軍引到“湛阪”附近,言下之意就是來的楚軍越多越好。

現在楚國出戰的卻是公子格,一系列信息顯示來的楚軍數量不會超過三萬,還是地方上各個封主給臨時湊的雜牌軍。

子孔深呼吸一口氣,提議道:“如不然,我敗公子格?”

子產沒有第一時間回答,細細考慮了一番,頷首道:“可也!”

就這般,鄭國沒有通知在“虎牢”駐紮的晉軍趕緊過來,去到“虎牢”的鄭國使者信誓旦旦表示這一次不用老大上,他們自己就能把公子格率領的楚軍擊敗。

鄭軍和楚軍在的戰場並不在“湛阪”,他們將戰場選在了一個叫“不羨”的諸侯國境內。

這個不羨是中原腹地的一個小型諸侯國,相傳該國的國君是少昊的後裔,國姓是嬴姓。

這可是嬴姓啊!最為古老的姓之一。

除了嬴姓之外,還有姜、姬、媯、姒、姞、姚、妘七姓,被稱為上古八姓。

看看這些姓的相似點,會發現的確非常古老,帶著母系社會的特征。

呂武並沒有研究過古老的姓,要不然就要想一想秦國的那個嬴姓是個怎麽回事了。

然而,秦國嬴姓其實跟上古八姓不是一回事。

另外一點,秦國重來沒說過“惡來”跟他們有什麽關系,亂認祖宗可不行。他們有證可考的祖先是蜚廉,是商朝末年紂王的寵臣之一。

秦國幫周天子牧馬倒是真的,起源在秦非子。因此也就有了一個說法,秦國其實是秦姓。

在某天,人在“虎牢”的呂武得到了來自子產的匯報,講的是鄭軍在湛水之邊,一個叫“棫林”的地區擊敗楚軍,並且還俘虜了楚軍主帥公子格。

這個消息怎麽說呢?要說意外吧,楚軍來的是雜牌軍,主帥是名不經傳的公子格;鄭軍這邊則是子產為主將、子孔為副手,去的是鄭國的百戰之兵。

鄭軍其實挺能打的,不幸的是他們總是碰上更能打的晉軍,幾次跟楚國交鋒也是一些強力的封君。

這一次鄭國三個“軍”跟公子格臨時拼湊起來的三萬多烏合之眾打,贏了才是理所當然,輸了鄭國其實也沒有繼續存在下去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