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已有君權之實(第2/2頁)

怎麽選的齊國?

然而,歷任周天子選妻子,一般是在齊國或秦國挑選。

原因?太多的諸侯國都是姬姓,哪怕是出了五服,春秋時期依然講究同姓不婚。

周天子其實還有其它的國家能選,像是當前比較活躍的宋國,乃至於是楚國。

問題在於楚國正在挑戰周天子的地位,宋國是殷商後裔之國。

呂武太懂姬蔑怎麽會遞上那句話了,笑著說道:“我必為天子備下厚禮。”

現在陰氏是周天子的錢袋子之一,逢年過節,乃至於平時沒少找理由去送錢。

呂武這麽對待貪財的周天子當然有自己的理由,看只看到時候能不能有用了。

果然,姬蔑立刻露出了高興的表情,對呂武這次南下得勝的祝福不要錢地噴灑出來。

他們在“王野”給周王室的公卿意思意思,不做耽擱繼續南下。

路途之中來自鄭國的消息不少。

接見完範氏使者並得知來意的鄭國君臣並沒有聽話,第一時間集結大軍南下入侵楚國。

子產一方面派出使節團要到晉國進行確認,另一方面則是有限的動員貴族。這樣幹肯定是為了拖時間,又不敢真的耽誤老大的正事。

等呂武得知子產的做法,想法是:“範氏果然無法操弄鄭國,士匄還是要多多努力呀。”

他們來到“虎牢”,士匄請示之後前去見剛剛抵達不久的子產,看樣子有點像是要問罪?

範氏跟鄭國是個什麽樣的相處方式,能夠體現出範氏對外的掌控能力,也可以窺視到士匄的能力到底怎麽樣。

事實證明在範氏失去士魴之後,內部行政效率降低不說,對外面的掌控也在手段上有些過於強硬,很難使得各個邦交國對範氏心悅誠服。

士匄到底跟子產聊了什麽不重要,晉國這邊的人只需要知道鄭國願意出兵入侵楚國就行了。

“鄭待我之心不誠,多有搪塞,乃敢拒而不從。”士匄知道瞞不住,給上升到了鄭國對晉國不尊重的層次。

盡管是那麽說,包括呂武在內的“卿”,以及一些聰明的中等貴族,還是看出範氏對鄭國的控制力有限。

呂武說道:“我不問其心,只觀其行。”

好歹老範家是制定律法起家的,怎麽開始玩起“唯心論”了呢?

從這裏也能看出士匄被鄭國搞得無比惱火,偏偏又很難抓住鄭國的致命把柄。

講通透一些,無非就是士匄在與子產的交鋒中處在了下風。

呂武不管士匄是什麽心情,說道:“我等既在‘虎牢’,範氏需遣人往‘商丘’召喚宋國聽成。”

士匄臉色不是那麽愉快的應道:“諾!”

當然,士匄不是給呂武臉色。

宋國沒對範氏怎麽著,該給的“會費”按時交,讓幹什麽也盡力而為。

所以,士匄還是對鄭國異常不爽,還是那種將不爽擺在臉上的態度。

現在陰氏的主要業務是在北邊和西邊搞事,荀氏(中行氏)、魏氏和趙氏的主要業務在東邊,解氏沒有自己的業務,南方交給了範氏。

各自目標明確之下,陰氏跟範氏沒有不可調和的矛盾,競爭比較激烈的是荀氏(中行氏)、趙氏和魏氏。而他們又同時有需要來自陰氏幫助的地方。

這種現狀之下,注定有利於呂武的超然地位更明顯,不再只是簡單的用元戎的身份來壓人。

以前,鄭國不止一次被楚國逼著去入侵晉國,一次次還是楚國答應好會北上,結果楚軍特麽壓根沒來。

鄭國現在當然敢招惹楚國,前提是不要被晉國給坑了,要確定晉國的大軍真的南下。

大批的晉軍進駐“虎牢”,鄭國用盡快的速度完成了三個‘軍’的集結,再老老實實按照晉國的遙控朝著楚國“方城”去了。

“方城”是什麽城?它其實不是城,換作在中原地區該稱為“長城”,也就是一道長到過份的城墻頭尾不相連,處在險要地點作為防禦鏈。

鄭國這一次搞得無比聲勢浩大,怕的就是楚國不知道自己要入侵了。

這個是子產以為晉國要救吳國,才有了今年的主動南下。

子產的猜測沒錯,作為小弟在得到來自老大的任務之後,做法就有點偷奸耍滑了。

站在鄭國的角度,他們當然覺得自己沒什麽錯,想用損失最小的方案完成老大給的任務,己方損失能少則少,又不會將楚國得罪得太狠。

晉國這邊看鄭國那樣就很是不爽了。

“鄭行變法,出兵必受困擾。”呂武不是在幫鄭國說話,鄭國有問題也是範氏的問題。他頓了頓才繼續說道:“今次,若鄭無法使楚出兵‘湛阪’,可治其罪。”

士匄巴不得找到機會好好收拾一次鄭國,一聽就來了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