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2/3頁)

“嘭——”這下是面盆子都砸案板上了。

範曉娟給氣壞了。

這個彭彩蘭,好樣的啊!

平常擺著好妯娌的款,見面好嫂子長好嫂子短的,管星辰左一個囡囡,右一個寶貝的,背地裏叫她什麽“賠錢貨”“死丫頭片子”。

我有一句問候想送給你哦。

這都是大人之間的算計,對著個孩子發脾氣也沒意思,韓鵬飛今天怕是也得到教訓了。

一聲令下,怕丟掉小吉吉的韓鵬飛如驚弓之鳥發足狂奔,跑得無影無蹤。

戶口就一個,婆婆念叨過幾次,那意思說韓星辰始終是個閨女,以後要嫁人的,這戶口還是給家裏唯一的孫子韓鵬飛,以後鵬飛出息了,還能少的了星辰的好嗎,咱家以後要立門戶還是得靠鵬飛啊,巴拉巴拉,以下省略五百字。

事實呢,幾十年以後韓海一家靠著炒房發了財,可沒待見過他這個哥哥,回來沒接機不說,連頓接風宴都沒空擺,最後還是韓鵬飛出面安排他們住下來的。

當年要戶口的時候說的天花亂墜的,只差沒說讓鵬飛給他們當兒子了。

老人也就這樣一說,彭彩蘭還真計劃上這事兒了,托著老太太的名義商量了好幾回,又是給韓星辰買衣服,又是給範文娟送雪花膏的。

開玩笑,京市的戶口啊,送你兒子咱自家姑娘去哪裏讀書啊。

戶口是韓江單位給的名額。

若說以前還有點這個心思,現在可一點心思都不存在了。

打發走了孩子,又往屋裏去拿錢,臨走之前看了一眼女兒,睡得香噴噴的。

範曉娟在女兒臉上稀罕了一波,小孩兒的肉還真是嫩啊,親上去跟QQ糖一樣超有彈性,親娘濾鏡看自家閨女,當然是越看越美膩。

哼著小曲兒拎著個小籃子就往外面走。

胡同附近有個很小的菜市場,一直到前一世她回來的時候還沒關掉,很容易就摸了過去。

菜市場不大,大清早的擠滿了人,這都快過年了,買年貨的人也不少,南北貨的賣肉的青菜的擠成一堆,也沒個分區,好容易擠到賣肉的攤子上了,下意識就要給女兒砍上幾條她最喜歡的排骨。

韓星辰是從小就喜歡吃排骨,偏她不讓,就覺得排骨也賣肉價錢,不劃算。

後來出了國,國外的豬肉排骨相對便宜,範文娟倒是大方了,但是國外殺豬不放血,骨頭裏面透著一股怎麽都處理不掉的血腥味兒,從此韓星辰就不愛吃排骨。

“要排骨?一斤排骨半斤肉票。”屠夫揮舞著大砍刀。

糟糕,都忘記買東西還要票了。

八十年代開始,大部分地方都開始廢除計劃經濟體制,也就是不用憑票據購買,但京市是什麽地方,那可是大城市。

大城市人口多,又是天子腳下的,勢必要把票據用到底,一直到九二年才完全廢除掉票證制度,所以這會兒買東西還是要票的。

範文娟在包裏面翻了翻,除了幾張糧票以外,還真沒見到肉票。

買糧食還能找那些進城來賣糧食的人湊合,肉可不行,那都是肉聯廠統一管理。

這種人屠夫也見的多了,大手一揮:“同志,沒票了吧,不要票的肉也有,碎骨頭要不要?”

“要要要,多少錢一斤?”碎骨頭好,可以熬煮高湯,這不剛好湊合著今天揉的那一小塊面了嗎,再買點雞骨架,熬出高湯來煮面,味道可鮮可鮮了。

“一塊八!”

肉價要兩塊三。

正常人的工資一天是十來塊錢,換算成工價,一天的工資也就夠工薪族買五斤肉的。

都說九十年代物價便宜,就不算算這會兒工資多少,一個月三百左右,折合大米那是四百斤不到,折合豬肉一百三十斤。

範曉娟記得這年頭的人也不常吃肉,吃的話就饞點肥的,家裏一般半個月會買一斤肉吃吃,已經是很奢侈了,別看城裏人有工資,但是樣樣都要買,物價也不便宜!

嘿,骨頭還真比肉便宜啊。

前世開過餐館,自然知道怎麽利用最便宜的材料。

買了兩斤碎骨頭,又去賣雞肉的攤子上面兩塊錢收了幾個雞骨架,提著大包小包的就回到了家。

這個時候丈夫還沒回來,女兒也還沒醒,範文娟就先忙上了。

豬的碎骨頭跟雞骨架焯了水,混在一起慢火熬上個兩小時就是簡易高湯,瀝幹了渣不管是煮面吃還是燙青菜吃都是一絕,放在幾十年以後,高湯娃娃菜都是丈夫的最愛。

骨頭燉上鍋以後,她就開始擀面。

出去這一趟,面餳的剛剛好。

擀面這活兒,前世這個時候的她還不會,這還是剛出國那會兒,全家人都特別想吃老家的面條,女兒更是想吃面想到哭,範曉娟只能擼起袖子親手來。

一次又一次,讓她練就出來了一身好手藝,擀出來的面條條條順,切出來絲絲勻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