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蛋烘糕,大包子(第4/7頁)

就好比今天早上,光包子就弄了三個種類。

有口味濃烈的羊肉,有大眾化的豬肉,還有照顧素食主義者們的素三鮮。

甭管你愛什麽,來了總不落空。

等包子的過程中,周圍的食客們又跟應天長娘倆閑聊。

“你這麽帶著你娘出來,你媳婦樂意?”

應天長就笑,“這主意還是我媳婦兒出的呢。”

話音剛落,老太太就豎起大拇指,“俺那個兒媳婦真是沒得說。”

她又指了指人高馬大的兒子,“孝順爽利,有文化,比俺兒強。”

眾人便都善意地笑起來。

應天長顯然已經習慣了母親的偏心眼,只是撓頭憨笑。

有人就羨慕,“老太太開明,有福氣啊!家庭和睦是福。”

老太太就點頭,“是呢,一家人和和美美過日子最好。”

頓了頓又道:“俺就看不慣那些把兒媳婦當仇人的,圖什麽?鬧的全家上下雞飛狗跳的圖什麽!俺不管,俺活這麽大年紀,從來就不多管閑事。”

兒孫自有兒孫福,你說你個老幫菜了,管那麽多閑事幹什麽!

撒手就挺好!

不多時,包子上桌。

眾人就見老太太的臉一下子放了光。

她率先抓了足有成年男子拳頭大小的巨型包子,輕輕捏了下,看著那豐滿的表皮迅速回彈,欣喜道:“哎呀,有日子沒見了,真俊啊!”

這體型,這分量,這手感,這可太熟悉了!

“娘,剛出籠燙著呢,”應天長伸手要接,“我給您掰開。”

老太太避開他,身手相當敏捷,“用不著,你吃你的。”

應天長很是無奈,只好把小米粥給她吹了吹,又推過去一碟泡菜。

“那您慢點吃。”

老太太試探著咬了一口,在洶湧的熱氣中,一個勁兒點頭,“嗯,就是這個味兒。”

就這麽一口,就好像回到老家似的。

這味兒咋調的?怪可口的。

作為最常見也最便宜的蔬菜之一,大白菜好像一直處於蔬菜圈底層,為許多人瞧不上。

但是,這可真是一樣好菜。

它曾經在無數個歲月陪伴無數個家庭度過無數個日夜,或艱難,或幸福。

如今,雖然技術發達了,反季節蔬菜常年不斷,可大白菜,仍舊是許多人心目中的白月光。

白菜豬肉餡的大包子,更是許多老山東人記了半輩子的傳統美食。

現在的瓜果蔬菜水分大,看著不少,一下鍋,好嘛,一鍋菜,半鍋水。

所以如果做包子,必須捏餡兒。

可又不能捏得太幹,不然只剩下纖維,吃起來發柴。

經驗豐富的大廚好像都掌握著世間至高的魔法。

一把下去,看著那淅淅瀝瀝的菜汁兒淌一會兒,果斷松手。

只要時機把握得當,包子餡兒就會像現在一樣柔軟細膩,豐沛多汁。

要做好這種巨型大包子,可不容易。

光有好餡兒還不行,面皮也至關重要。

因為它龐大的體型就決定了面皮必須要有相當的支撐力。

不然出鍋時,可就成餡餅啦!

說到揉面皮,就不得不提一嘴和大包子齊名的山東大餑餑。

那也是水磨的功夫。

說起來,倒也有趣。

分明是儒家文化源頭,可齊魯大地卻有著濃烈的尚武之風,既矛盾又和諧。

那裏的人幹脆,豪爽,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包子饅頭也要大個兒的。

甚至就連蔥,也比人高……

“你還沒有俺家的蔥高。”

這可真不算罵人的話。

上等的大餑餑和面皮一樣,和面都不能太軟,而且還要反復使勁兒揉。

揉得好了,餑餑也好,包子皮也罷,都會呈現出重重疊疊的美麗景致。

薄而韌,細而堅,湯泡不透,越嚼越香。

就好比現在:

蓬松柔韌的包子皮內側飽吸湯汁,變成淡棕色,吃起來細膩綿軟,卻一點兒不囊。

有好多小孩兒不愛吃菜,但卻偏愛包子皮。

老太太年紀雖大,胃口卻依舊不小。

短短幾分鐘,就吃下去一只大包子。

吃飽了,不想家。

只是這麽一個大包子,她就好像回山東老家走了一趟似的。

兒時經濟還沒這麽好。

她在老家住時,爹媽專門在墻外開了個小菜園。

按時節撒些種子,一年四季的菜蔬就不愁了。

有時瓜果蔬菜豐盛,自家吃不完,便用提籃一裝,四處串門去。

我給你一紮豆角,你回我兩個茄子;

我家今年冬瓜結了不少,給東鄰送去;

東鄰今年絲瓜泛濫,也給我做湯……

那時候的菜可真好吃啊。

就是特別香!

茄子有茄子味兒,西紅柿也有柿子味兒,隨便擱幾滴油,炒兩個雞蛋就能下一大碗飯。

可惜打從幾年前開始,農村改造。

院子不見了,平房推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