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姬氏為何爵(第4/6頁)

蕭寧坦然而答之,再有蕭寧特意提起她也曾遇襲的事,牛啊!怕是其中的內情不少,蕭寧不與人追究,不對,那也不算是不與人追究吧。

當初蕭寧剛到荊州時出了一條人命,有一世族為殺人者付出了代價,同時還有其他的人也受到責罰。只不過能讓世族認下這處置,那是蕭寧的本事,當時他們都奇怪得很。

現在看來,其中的事並不簡單。他要是再咬著此事不放,或者是想讓人翻起陳年舊事,蕭寧未必在意,有的人倒是不滿之極!

李禦史想明白這一點,也意識到他是又一回成了別人的棋子,要是他再繼續追究下去,最後只怕是兩頭都不討好。

罷了罷了,至少荊州內無人提起此事,想必蕭寧已然和他們達成了共識,這些人往後也不會再提起此事,他又何必非要揪著這些事不放?

“讀一讀。”蕭諶一看蕭寧幾句話就把某人拍老實了,自是松一口氣,看完手中的奏疏,甚是以為理當讓人當眾讀一讀,好讓他們知道,究竟蕭寧這奏疏中寫了什麽。

其實也沒有什麽,蕭寧不過是參考了武則天的建言十二事,針對眼下大昌的情況,她所見所聞,一一指出各州存在的問題,同時給出了解決方案。

勸農桑,薄賦徭,這是根本。若百姓無法吃飽穿暖,一切不過都是空談。

而在蕭寧巡視兩年裏,不說其他地方,只道一個荊州和兗州,百姓的收入幾何,蕭寧直接作出表格,形成對比讓眾人仔細的看清楚了。

百姓的收成得以提升了,無天災人禍,在一定的程度上何嘗不是保障了百姓的日子。

至於其他的廣開言路,這些也算是老調重彈了,蕭寧細節地指出她所到之處,聽民意,納士人治天下之心。

所有人給出的建議,蕭寧都收錄其中,一條一條的列得分外清楚,同意與不同意,為何同意,為何不同意,這都寫得一清二楚,讓人縱然想再指出不妥,可這上面早就寫得清清楚楚,不過是取其大利,而避之短處。

還有杜饞口,為百官增薪。

饞言惑人心,不利於國而利於自身之言,斷不能容之。

百官啊,其實朝廷的俸祿挺低的,雖說錢幾乎都是蕭寧出的,蕭寧也覺得,對朝廷命官,這些一心一意為大昌效力的人,還是應該好好地對待他們,這俸祿實在不宜太少。

提高提高,必須要提高。

這可就讓百官都流露出了詫異之色。

額,從前的官員都是世族出身,從小就不用為錢財操心,可是現在的人裏,有不少是寒門出仕的,養家糊口是他們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蕭寧能考慮到他們的難處,知道他們拿著那麽點的俸祿要養家,其實真沒有那麽容易。

一時間眾人皆是百感交集。看著蕭寧的眼神也就更加復雜了。

其實站在朝廷的立場,都說陛下對臣子信任,臣子當為天子盡心盡力,談錢什麽的,太傷感情了。

屁!喊出這空話的人,是不想從皇帝手裏光明正大的拿錢辦事,背地裏就不知道他都貪了多少。

蕭寧就是看明白了這一點,是以願意為他們著想。

想讓百姓心系家國天下,都要讓百姓吃飽穿暖;想讓百官盡心為朝廷,為百姓,難道不該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朝廷命官同樣也是為人子,為人父之人,他們也有自己的家庭,若是家中不寧,讓他們如何能盡心為國為民?

蕭寧明了,官員也是尋常人,若解決不了他們的吃穿問題,這不是逼得他們貪嗎?

官員要是一貪起來,接下來的事情可就是一發不可收拾了。

蕭寧寧可出有數的錢,讓他們一心為朝廷和百姓辦事,也不願意讓他們貪。

當然,她想出這個辦法或許只能解決一部份人的問題,並不能解決了所有人都不貪。

那也沒有關系,能少一個貪官就是好事。

蕭寧心裏的想法,蕭諶自明了,不得不說,蕭寧為民著想,亦為官著想,這恰是許多人沒有考慮到的。

衣食住行,人之根本也。蕭諶也曾為了手中的兵馬和百姓憂心過,按理來說比任何人都要更明白這其中的不易,只是國庫不豐,一時半會兒確實考慮不到官員這一層。

蕭寧這兩年在外頭折騰出不少的東西,其實看起來不錯,收入吧。他就看了一眼,看完之後只想說,果然節流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開源才是。

源源不斷的錢入賬,管你怎麽花,這進的永遠比出的多,還有什麽可不放心的。

“朕覺得公主所奏皆可行,你們以為呢?”蕭諶同意事情並不就能定下,還得過三省,最後才由六部開始分工辦事。

“臣附議。”明鑒第一個出面,顧義晚了一些,卻也道:“臣附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