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能說一不二(第5/7頁)

當時秋渠便將此事記下了,思量將來什麽時候蕭寧能過來收拾這些王八蛋。簡直不是個東西。

打從跟蕭寧進徐州,秋渠便撒歡似的跟著葉刺史轉悠,現在葉刺史的事是辦完了,他的可還沒有。

蕭寧也是要去關心關心秋渠的事情辦得怎麽樣了。

尋到秋渠時,秋渠正站在田頭和人說話,頭上戴著草笠,遠遠看去,還以為是哪個種田的老伯,誰能想到這竟然是大昌的工部尚書。

秋渠與人說著如何勘測,說了老半天感覺有些口渴了,結果一個擡頭看見蕭寧,那自是樂呵呵地走了過去,“殿下。”

初見時,秋渠是華發早生,三十來歲的人看起來像是四十歲,這跟了蕭寧混了幾年,風吹日曬雨淋,顯得更老了!

秋渠如何腳踏實地地辦事,蕭寧最是了解,也知道這樣一個一心撲在建工程上的人,為的不過是百姓。

“凡事不能一蹴而就,秋尚書也該穩一穩。如秋尚書一般為民謀安,為國謀利者,萬望保重身體,莫叫大昌痛失良臣。”蕭寧叮囑一聲,關心的是秋渠的身體,亦是希望他可以穩一穩。

人活著總有辦法做到想做的事,若是死了,一切都將成為空談。

秋渠啊的一聲,連忙與蕭寧道:“公主放心,臣亦知人為本。雖說臣不如殿下一般習武健身,但臣終日這樣來回勞作,身體比起同齡人好得多。”

試想世族中多少郎君弱不經風的,秋渠看著老,那身體還是挺康健的。

“臣只是看起來長得有些著急,臣一點都不著急。這大昌天下,多少事等著臣去做,朝廷陛下、殿下支持,臣能一展宏願,萬是舍不得早早去了。下輩子未知能不能遇見這樣的明主,這輩子還是容臣多活幾年,活到盡興。”

知蕭寧憂心於他,秋渠也懂得寬慰蕭寧。

蕭寧輕聲地笑了,“那自是再好不過。”

“這是徐州之前建起的渠,臣在此基礎上改了改。公主且看看,臣這份圖可有需要改進的地方?”秋渠言歸正傳,說起正事。

蕭寧揮揮手道:“術業有專攻,讓我一個外行指點你這個內行,豈不叫人笑話。對你,我只有一個要求,凡事不宜只看眼前之利,更須為長遠將來著想。我們既然做了,當做利於百年,千年之工程。以留於後世,叫後人知道,我們曾如此為天下,為百姓。”

秋渠何嘗不是有此宏願,連連點頭道:“公主所言甚是,臣亦是此意。各州之地,有了公主的準話,可各州互通,亦可叫天下暢行,臣便將早年已然想好的圖,結合實地,再三考察,此工程若成,可保百姓只要不是遇上大旱大澇,絕無憂患。”

“得遇秋尚書,百姓之幸也。”蕭寧由衷稱贊,秋渠頗是不好意思,與蕭寧道:“都是陛下與殿下的功勞。”

朝廷,自存久矣,可是誰把百姓當回事?

為百姓而謀者,百姓必擁戴之;不為百姓謀者,必為百姓所棄。

秋渠在前朝不得志,他的修渠圖不斷上遞,如石沉大海,了無音訊。唯蕭寧自尋他而來,明明白白的告訴他,希望他為天下修渠。

態度截然不同,秋渠對兩個王朝的態度,自然也是截然相反。

大興朝亡便亡了,觀他們行事,早已爛到骨子裏了;大昌朝,自皇帝而始,到蕭寧這個公主,他們心存百姓,亦衷心為百姓謀福,這樣的王朝,叫人如何舍得他動亂不安。

“我們便省了這各自奉承的話吧。此來尋你,我要問的不是修渠的事,只為問你一事......”蕭寧要的不僅是修渠可為天下百姓得利,還有這水路交通,這可也是一條好財路。大運河的興起,為後世帶來多少便利,修都修了,一邊修渠引水為百姓造福,一面修渠為匯通天下,兩者並不沖突,雖然於天下百廢待興之時,亦無不可為之事。

“殿下。”蕭寧跟秋渠商量此事的可行性,不過是在原計劃上再擴大一些位置,但可以令交通大為改善,焉能不是好事?

秋渠縱然早得蕭寧提醒過,謀利所謀的不僅僅是一人之利,何嘗不是考慮這樣的大工程,不知要何時才能完成。

蕭寧的意思那是,將士無數,打仗時他們是將士,閑來時,他們同樣可以作為主要的勞動力。

將這麽多工程全都扣到百姓的身上,百姓負苛太重,早晚要出問題。

可是,若是換一種方式便完全不一樣了。

從前征徭役那是苛政,蕭寧的意思是現在用征工,以錢財而結之,若是想多掙此錢,或是多征些口糧的,不管是老弱婦孺,亦可參與。

這講究的是自願,自己願意為朝廷出力,從朝廷的手裏拿出報酬,來去自如,總不會再激起民怨。

蕭寧說得詳細,秋渠完全想不到還有這樣的操作,尤其是蕭寧完全規避了農忙秋收之時,更特意叮囑秋渠,管賬的人必須清楚,若其中有中飽私囊者,一個不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