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能說一不二(第4/7頁)

“公主殿下,這些田?”葉刺史用一句,見蕭寧根本不當回事,好吧,那不說了,且還是說正事吧。

“詔徐州所有百姓,從即日起重新登記入冊,傳達徐州百姓,凡登記入冊者,是為良民,以人口分田。”蕭寧對這事那是駕輕就熟,與葉刺史一句吩咐,且讓他放開去做,不必再有顧忌。

“唯!”百姓無田,就算開荒,秋渠都說了,徐州內的世族並不配合,既是不配合,開荒事宜操作起來無法推進,亦不能解決百姓的問題。

蕭寧這一回下手之狠,不僅是因為他們想要她的命,更是因為世族占盡徐州內大部分的良田,徐州百姓只得極青少的田,且世族們並未收手,費盡心思,想盡辦法要從百姓手中奪田。

如此之事,若不杜絕,百姓豈有活路。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大昌朝為解決百姓的困境,不想從世族手中奪田,只是開荒,他們竟然無人配合。這就是想讓百姓歸於他們,成為他們部曲,依他們而活,生死皆由他們做主?

如這些世族,皆有特權,如賦稅,如家人供養。

再加下世族不曾上報的隱田,隱戶,這些都是他們家底。一代一代的積累,那是相當的可觀。

但不管是對百姓或是朝廷,這都不是好事。

百姓流失田地,難以繼活;朝廷流失百姓、賦稅,國庫如何充盈。

故從古至今,但凡不糊塗的朝廷,都會想方設法扼制人兼並土地,努力保障百姓的利益。

只有百姓得利,朝廷才能穩定。百姓若無活路,便是他們造反的時候。

很多時候,一個王朝未必見得有太多的過錯,卻在有心人的操控下,一點點的小錯成了大錯,如大興之亡,誰能想得到。如今卻不復存。

“另,與徐州其他小世族提醒,願意為朝廷效力者,朝廷必厚待之。”蕭寧打了人,也得拉一波人。可不能一味的只壓制,更得拉人為己所用。

“還有,興教育,天下有才之人,縱不願意出仕,若有為朝廷培養人才者,朝廷亦供之。”蕭寧也是腦子一轉,想到了這等辦法。

不少人都在觀望大昌朝究竟是個什麽樣的朝廷,更有那世族出身的人,縱然家道中落,未必在此時願意為大昌效力。既如此,何不請他們育才。

桃李滿天下,這是多少人心之向往之境。朝廷要是願意出錢出力幫忙養人,有何不可?

其實這辦法就是促成人辦私學,只要私學興起,可比朝廷以一己之力,興天下教育要容易得多。

葉刺史一聽連忙道:“這要是辦的人多了,將來這筆支出?”

“從我的私庫出。”蕭寧相當霸氣地揮手,葉刺史一臉懵,公主殿下的私庫很豐厚嗎?

“天下鹽利盡在公主之手。”寧琦畢竟跟著中刺史混了不少日子,那是必須提醒他一句。

知道蕭寧的私庫有多牛嗎?簡直就是整個天下最大的利都在蕭寧手裏。

寧琦一開始看到那半月一回的賬本,厚厚的一本又一本,翻開一看裏面記下的金額,傻眼了。

有錢人,天下要說最有錢的人絕對是蕭寧。

鹽利不說,還有不少商貿流通,蕭寧手裏的錢,旁人難出左右。

額,當然了,蕭寧這說是私庫,但大昌朝如今大肆興建工程,錢可是都從蕭寧處出的。

這也是為何大昌建朝以來,哪怕知道鹽利在蕭寧手裏的人不少,從未有人敢跟蕭寧提起,將鹽利上交國庫。

要是錢進了國庫,說句實話,確定最後能拿出來的有多少?

比起錢財的來去不明,還不如錢叫蕭寧拿著,誰要是要用,用的都是正途,隨時可以跟蕭寧要。

葉刺史震驚無比地擡頭,啊,是啊,這事兒他聽說過,那不是平價鹽而已嗎?

鹽利都在蕭寧手裏。怪不得蕭寧如此大口氣!

“往後這筆出入直接送呈我,但也要提防有小人趁機撈財。”若能為朝廷養人才,錢,蕭寧有的是。

要不是人手不夠,蕭寧恨不得立刻在各地興建學校。

可是,現在開荒引渠,解決百姓吃食問題最為重要。

教育,須得叫百姓吃飽穿暖後,才能考慮下一步。

“唯。”葉刺史已然不想問,蕭寧怎麽能這麽有錢,可是再有錢的蕭寧,錢也是用在百姓上,這就沒什麽問題了。他管那許多。

“去忙你的吧。”蕭寧亦知葉刺史這會兒忙得不可開交,且讓他自忙去。

“我去幫忙。”寧琦最是積極,跟著葉刺史理事,葉刺史是個正直又幹實事的人,她能學到不少東西。

蕭寧頷首,兩人立刻退去。

“我去尋秋尚書。”蕭寧擡腳自尋秋渠去,在蕭寧忙著收拾徐州的世族時,秋渠忙著在徐州轉悠,考慮如何開荒修渠引水,造福百姓。

秋渠之前倒是來了,不過那個時候世族不配合,對他一個工部尚書,那是半點都不給面子,秋渠就是想了解了解徐州,這都被驅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