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為天下公心(第2/7頁)

改禦史之制,確實應該推行。

可是,蕭寧卻更看到禦史聞風而奏對大昌的重要。禦史監察百官,這並不是一句空話,也正是因為禦史有此聞風而奏之權,才能保證這天下無論任何人都逃不過禦史的監督。

若事事講證據,拿到證據才許禦史參奏,說句不好聽的話,禦史是擅長查案的人嗎?證據如果好找,就不會有太多的舊案堆積不查。

禦史,本來只負責監察,查案是刑部和大理寺的事,禦史負責將聽說的不妥當之事上稟,至於是真是假,當由大理寺或是刑部查查。

李禦史對蕭寧刮目相看,蕭寧竟然站在他這一邊嗎?太不可思議了是吧。

由此,李禦史也不禁反省,他是不是不應該處處地針對蕭寧。

若蕭寧行事有違律法,無視百姓,怎麽告她的狀都不為過。

除了讓女人出頭,讓女人有機會出仕,站在和男人同樣的起步。蕭寧作為,這雖為男人所不能容,要說實在有什麽不妥當之處,現在並未顯露出來。

李禦史不得不重新認識蕭寧,也在反省自身,確實打從知道蕭寧竟然手握大權,更想讓天下的女人都跟她一樣,處處和男人爭強這個事,李禦史是不滿的,這才一而再再而三的跟蕭寧扛上。

結果人家壓根不想跟他鬥,不僅不想跟他鬥,在他被人質疑的時候,蕭寧還伸出手助他。

女人,李禦史確實從來不放在眼裏,也不認為女人有什麽資格成為他的敵人。

可是現在,李禦史不得不正視蕭寧。哪怕明知道李禦史處處針對她,蕭寧並未存了借機會將人除之後快的心思。

人之公心何其不易,李禦史自己就不具備這樣的品質。如今這一切竟然在蕭寧身上顯露了,如何不讓李禦史重新的考慮,他該怎麽跟蕭寧相對。

蕭寧想的就沒有李禦史那麽多。她只做自己該做的事。

禦史聞風而奏,或許有很多不利之處,比如這聽風就是雨的,一點小事都要扯到朝堂上說,叫人甚是不喜。

可同樣的,也正是因為禦史有此權利,真正心存正義者,利用這一點便可對那些作惡多端,偏又狡猾之極的人,一個受到懲罰的機會。

況且,蕭寧可是把清河郡主塞進禦史裏了,因長沙夫人之故,清河郡主於家中守孝半年,以表對長沙夫人的情誼。

清河郡主都沒有表現的機會,這就把規矩改了,蕭寧豈不是白忙活。

“揚州送來急報。”蕭諶提醒了李禦史一番,隨後大方地退朝,沒有再繼續地懟某人。

蕭寧同其他丞相一道退往側殿,額,蕭寧給這地方取了個名,政事堂。

以令三省的官員集聚在此,一道商議諸事,確定各事能盡快解決,而不是一拖再拖。

畢竟三省各司其職,又相互制約,蕭寧這尚書令一向負責執行,若中書、門下二省遲遲不通過詔書審核,政令下達,她自然是沒有辦法實施的。

官職都改了,也就參考到底,政事堂,人家取得好好的名字,咱們用來,絲毫沒有影響!

結果才到政事堂,揚州送來急報,人立刻送達蕭寧的面前,蕭寧拆開一看,嘴角露出笑容,“既是急報,也是好消息。”

話說著將信傳予其他人一道查看,蕭寧解釋地道:“誠如先前擔憂,揚州內有人挑撥,道揚州之水災,皆因女子當權之故。揚州出了一個女刺史,為天理所不能容,若將女刺史殺之,便可平天.怒,揚州之災可解。”

說到這裏,蕭寧頓了半響,“鬧事者集結百姓,一道欲闖刺史府,膽子可是夠大的。正好,梁州山民所贈萬石糧食抵達揚州,長公主以萬石糧食相詢,是她惹了天.怒?若是,她便毀了這萬石糧食。”

這事,換了蕭寧也一定會這麽做,想隨便扣人罪名,天.怒不天.怒的,由他們一句話來決定?他們倒是想得挺美,蕭穎卻不會如他們所願。

“天在上,其威不可測,其形不可窺,糧食擺在眼前,卻是真真切切的。百姓受災,心神不寧,難免受人挑撥,於生死之際,寄希望於天,或是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一切,不過是各人選擇。”

但,很顯然揚州的百姓選眼前,能讓他們活下去的眼前,而不是寄希望於天,以為天能救他們於難。

“這後續。”之後的事,不過是蕭穎將挑事的人拿下。誅之!

不過,眼前的問題解決了,後續呢?鐵全擰緊了眉頭,考慮起另一樁事。

蕭穎和百姓這樣硬杠上,不能說是好事吧,當刺史的人得不得民心,還是很重要的。蕭穎考慮過之後如何行事?

對此,蕭寧不以為然地道:“有何後續?揚州修渠引水開荒事宜,一直不斷。至於其他,百姓度過難關,難道還會秋後算賬?人心可挑撥,亦有不為他們所煽動者。為一方刺史,若能安民都做不到,有何用?”